01
前日清晨六点半,老公开了一夜的车从成都刚刚赶回家,抱了抱刚醒来的儿子,看了看尚在熟睡中的女儿,收拾了行李又匆匆去赶开往北京的高铁。送他出门,他说:放心,从成都回来的时候和同事轮流开车,已小睡一会儿,一会再去高铁上补个觉就好了。
朋友在朋友圈看到我发的这段文字,说娃他爹不容易啊。
真的是不易,这两个月来,他几乎日日加班,频繁出差。他以前在一家以加班多而出名的公司,曾通宵熬夜工作,我以为那家公司最是累人,现在才知,创业路上更是艰辛。
问朋友他是如何熬过创业初期的。在我眼里,他现在的日子应该很是惬意。从报社离开,去一家大公司做职业经理人,事业风生水起之时选择自己创业,开创无我茶会,寻茶、品茗、阅书、赏文玩,把玩岁月。出入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很多人都羡慕的生活吧。
他回我:“现在依然在熬。只是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见面老说自己辛苦岂不矫情?招人厌烦?”
大多数人都如我一般,只看到他表面的风光,并不知道这一路走来的风雨兼程:资金链危机,发不出工资,员工离职,城管寻事,……这些琐粹比拓展市场发展业绩的艰难更让人郁闷。
创业是一条不归路。选择了,就要继续前行。
前一段时间,知乎上一篇文章传颂颇广,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岳父的一场大病,陷入困顿。不面临大病,你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穷。老人的养老,孩子的教育,每一项都是我们身上的负重,也是前行的动力。
毛不易的《消愁》其中一段,真是中年生活的写照。
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
支撑我的身体,厚重了肩膀
虽然从不相信所谓山高水长
人生苦短何必念念不忘
谁的生活都不是看起来那般轻松,尤其是人到中年,老人已老,孩子尚幼,回头看时,都是需要依靠你的人,自己却无人可靠。心酸、痛楚都只能憋在心里,还必须时常在家人面前展现“一切有我,岁月静好”的姿态。
02
前不久曾看过一部微电影《负重前行》,短片一开始,坐在驾驶室里的妻子突然变成僵尸要抓咬丈夫,丈夫努力躲开,但胳膊还是受伤。病毒一旦发作,丈夫也会变成僵尸。丈夫从车里将才几个月大的孩子抱下来,他必须在自己变成僵尸之前将孩子带到安全地方,送给愿意收留的好人。
这位爸爸将孩子的名字用记号笔写在孩子的肚子上,在地图上查找安全地点将地址写在自己的胳膊上,他把孩子用背带背在背上,在肩上搭了一根木棍,在背带上固定好,把捡来的动物内脏包裹好,挂在木棒的前端,绑住自己的双手,这样就算变成僵尸他也会一直前行,不会伤到孩子。他的病毒开始发作,神智模糊却依然想回头看看背上的孩子,他的脚步已经凌乱,身体已经变成了一种工具,就像背负希望的诺亚方舟前行不止,直到有人用子弹把他击倒。
“My name is Rosie”是父亲留给孩子的唯一信息。或许等他长大,他会明白,父亲留给他的是比自己生命还重的爱。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为爱在负重前行,生活中的我们谁的肩上不是负着沉重的爱呢。
之前这张照片在网上流传很广,一个中年男人在大雪纷飞的车站拿出面包啃,天气太冷面包太硬,不禁低头抹泪。
他是谁的儿子,又是谁的爸爸。
我们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到中年,失婚失业失意,哪个都有随时随地来袭的可能,要扶老携幼当靠山,还要突破人生瓶颈继续冲锋,哪里会轻松。
谁不是一边忍着眼泪,一边努力前行。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只是我们都学会了对苦难保持缄默,知道前路再难,也要负重前行。
03
原单位的领导,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同时还是一家杂志社的主编。一个人一天只有24小时,既要兼顾家庭,又要开创事业,可想这其中的难度。
孩子生病,社里的工作又必须处理。只能将孩子送往医院,先让老人陪着,社里的事情一处理完又立刻赶往医院。边陪孩子,边用电话交待工作。
常常要去国外出差,孩子成长中一些重要过程,不能全程陪伴。心理也留有不少遗憾。有一次为了配合孩子完成幼儿园老师布置的亲子作业,当时6小时的时差,她那边已是深夜,依然在视频里陪着孩子一起做。
真是恨不得自己可以三头六臂,不眠不休。她说能撑到今天,真的是凭一口仙气吊着。
写公众号后认识的另一位妈妈,生完老二后没出月子就开始更文。她说15天没更文,粉丝刷刷地掉,心里着急,只得拼了。有网友说羡慕她精力好,带两个孩子居然还能有时间每日更新文章。她说,哪里有什么好的精力,不过是在咬牙坚持。
想起之前一个产量很高的作者,当时市面上的女性刊物几乎都有她的文章。大过年感冒,一边打着点滴一边还在敲稿子。她说,写字是自己唯一的特长,不拼尽全力很快就会被新人取代。
当编辑时,写稿是偶尔的心血来潮。那时不懂写手的压力。现在自己开始写公众号,方知这其中的不易。今天写完,这文章离你而去,明天要写什么?尚不知道。每天早晨,睁开眼睛就开始想,今天写什么?有时候一天竟也毫无灵感,不知如何下笔,心绪不免焦躁。
这样的压力以后每一日都会有,但必须慢慢习惯,慢慢解决。因我目前除写字之外再无所长,这条路再难,也要坚持走下去。
董卿做《朗读者》节目的制作人,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酝酿和准备;近日又做主编,和人民文学出版社最优秀的团队努力了三个月出版了《朗读者》图书。她透露,自己有一把蓝色的小镊子,以前用来拔眉毛,而过去这一年用来拔白头发,“我做了这个节目之后,因为熬夜、策划、录像、后期,无休止地进行,所以我见过北京城后半夜各个时段的样子。”
没有什么工作是可以真的高枕无忧,已达从容的永远是极少数,大部分人都还在路上艰难前行。那些才识出色、气质超群的人,他们在背后,可能比你想象中的还要努力,还懂得坚持。人生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
人生没有捷径,谁不是负重前行。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悠然 资深媒体人,现全职陪伴两个孩子成长,正面管教实践者。在纷杂的生活间隙,依然有仰望蓝天的憧憬,文字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转发是对我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