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星星晚上吵着要出去玩,但转了一圈也没见到熟识的小朋友,于是非常沮丧的文妈妈小朋友都去哪里了,后来干脆见到一个年纪相仿的就会扑过去,努力和人家融为一体。但大家没玩多久就散了,不像平时和同学一样会玩很久,所以,星星就会再次陷入沮丧。
这时候,星妈的大脑里始终环绕着家里老人的苦言相劝:再生一个,男女都好,以后孩子有个伴不孤单。坚持把精力放在星星身上,为他提供高质量陪伴,难道真的错了么?
放假了,星星晚上吵着要出去玩,但转了一圈也没见到熟识的小朋友,于是非常沮丧的文妈妈小朋友都去哪里了,后来干脆见到一个年纪相仿的就会扑过去,努力和人家融为一体。但大家没玩多久就散了,不像平时和同学一样会玩很久,所以,星星就会再次陷入沮丧。
这时候,星妈的大脑里始终环绕着家里老人的苦言相劝:再生一个,男女都好,以后孩子有个伴不孤单。坚持把精力放在星星身上,为他提供高质量陪伴,难道真的错了么?
孩子为什么会孤独?
在百度汉语中,这样定义孤独:
孤独是一种主观自觉与他人或社会隔离与疏远的感觉和体验,而非客观状态;是一个人生存空间和生存状态的自我封闭,孤独的人会脱离社会群体而生活在一种消极的状态之中。
无人陪伴,是孤独的诱因
孤独是指孤单和寂寞的状态。对于孩子而言,人多了热闹,“众多”便会驱散孤独;人少了无聊,孤单寂寞的感觉就会产生。
星星在放假期间,相处的人群从老师同学骤减到了只有家人,状态的改变自然引发了希望找些陪伴,确实说明了他的寂寞。
但我们也看到,找到同龄小朋友后的热闹,维持时间却远远不如和同学一起,这就意味着,孩子和大人一样,身边人的数量是孤独与否的一个诱因,真正的根源,并不在此。
无归属感,是孤独的根源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孩子首要的目的就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当孩子融入集体、贡献价值时,就不会感到孤独。
在学校,星星和同学们有学习、有交流、有帮助、有陪伴,他是大家庭的一分子。而刚认识的玩伴,缺少任务和磨合,并非集体,所以分的很快。
父母,是孩子孤独与否的关键
曾经看到一个求助贴,希望大家帮忙决定是否生二胎。
帖子大意是:孩子在家总是说没意思,吵着无聊。亲朋好友就说是独生子女太孤单,劝两口再要一个。可是夫妻双方没有固定工作,家庭的收入微薄,担心难以负担养二宝的压力。
网友回复中,有一条引发了大家的热议:为何你们有大把的时间陪孩子,却要靠生二胎去解决孩子孤独问题。
孩子的人生中,家是他的第一个集体。家庭和睦、父母认可的孩子,归属感强,内心温暖富足。那些小小年级便能够在家独处三四小时的孩子,是因为内心深处有爱在陪伴。
大宝的内心独白:生个二胎孩子不孤单,是你的一厢情愿
那个集万千宠爱为一身的孩子,发现突然被另一个孩子所取代,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感紊乱,心理学称之为同胞竞争或同胞嫉妒。不同的性格,反应也不尽相同。
1、性格刚烈的孩子:
内心独白:你的存在妨碍了爸爸妈妈爱我
常见表现:年龄小的哭闹、发脾气来嫉妒,而大一点的,则可能会对二宝“下手”,轻则争抢东西、拒绝分析、咬人等,重则还可能发展成心理疾病,出现虐待的惨痛事件。
2、性格乖巧的孩子:
内心独白:如果我像小时候一样,爸爸妈妈或许还会关心我
常见表现:出现一些行为上的退化,以回归到被宠爱的时代,心理学称之为“退行行为”。比如早就断奶了突然要用奶瓶,开始尿床、说话奶声奶气。
退行行为,是一个人在遭遇挫折后,行为举止暂时性的退化,表现为较小年龄的行为特征,以缓解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3、叛逆期的孩子:
内心独白:爸爸妈妈是骗人的,你根本不能陪我玩,只会抢走爸爸妈妈
常见表现:常见于年龄差略大的孩子。对“大让小”“照顾二宝”这些责任需求极其反感,不但不出手相助,还会对时间、爱和物质的公平性斤斤计较。
做些什么,让大宝能更好的接纳二宝
养一个孩子,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的不断投入,这意味着当二宝到来的那一刻,老大的孤单就注定开始了。
1、放弃陪伴说:坦言你的“增员”需求
一个人肯和另一个人生孩子,更多的还是基于爱的延续。多数爸妈要二胎,并不是一是冲突或完全被外界胁迫的。
所以,不妨在和孩子聊一聊,你和另一半的情感,你对孩子的情感,让你如何希望再次拥有一个爱情的结晶和抚养他长大的机会。把你们的爱,不加任何包装、赤裸裸的传递给孩子。
表达技巧:和孩子肩并肩、翻阅相册、握手拥抱,借助非语言的表达、形象工具的配合,让情感传达更加有效。
2、放弃公平:爱如果独特,就代表唯一
在二胎家庭里面,真的很难一碗水端平,这不仅仅是因为家长“人心肉长,必有好恶”,也因为孩子“天生独特,需求不一”。既然如此,不妨因材施爱,让孩子无从比较,只能享受。
(1)尽量避免建立对比的局面
以送礼物为例:
A、公平的做法:价格一样或东西一样
老大懂事,明白价格,老二不懂事常常狮子大开口。这时候,礼物的选择就要避免价格的对比。因为老大少了,会认为:明摆着偏心。而如果老大多了,长期以往,他会觉得理所应当,或者这是弥补,而爱在这种比较中就被阻断了。
B、独特的选择:投其所好,用心相同
当我们选择的礼物是从孩子的喜好出发时,就可以有更多的话题,把你看到后如何兴奋的选下来,你想想他喜欢的样子和你陪伴他开心的时刻,都会成为孩子独特的爱,而这份爱是唯一的对他的爱,和别人不同。
(2)无法避免的对比,用关心回应他的需求
有时候,孩子面对的事物一样时,很容易陷入公平之争。此刻最好的做法时,绕开他“公平的陷阱”,回应他的需求。
举个例子:吃早饭时,两人的早餐明明是一样的,大宝抗议他的比二宝少。如果我们纠结于比较鸡蛋一不一样大,牛奶是不是一滴不差,那将陷入他公平的陷阱。这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回应他的需求(希望你关注他,重视他)。
表达示范:你是担心自己吃不饱么?或者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可以多吃一点这样更有力量?
3、独处时间:用爱的语言持续输出你的爱
无论如何,小宝的照顾会占用很多你和大宝的相处时间。所以,提升你们的相处质量尤为重要。对孩子来说,完整的爱更能让他放松和安全,因为当我们和孩子一对一时,能更专注的去倾听他的需求,而不是他们的。
所以,我们要分别和孩子独处,无论孩子问不问你爱谁,爱不爱他,都要在每次独处时坚持传达你对他的爱的语言:
家里的每一个人都很特别,你是我唯一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其他人能有你这样的想法(感受、微笑……)
独处建议:吃饭、游玩、读书、看电影……任何轻松的,孩子喜欢的形式都可以。但要注意,不要是任务形式的独处,比如陪写作业、陪上课外班等等。当然,如果孩子喜欢用写作业和你亲密互动的情况除外。
4、用爱疗愈:静待大宝点亮二宝之光
或许,有些大宝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抵触情绪。这时候,我们可以用《正面管教》中的工具——通过蜡烛演示,教给孩子爱是什么,帮助大宝释放情绪,重新回归家庭爱的氛围。
第一步:准备4根蜡烛(一家四口),长的2根,代表爸爸妈妈,略短的代表大宝,最短的代表二宝。
第二步:在独处时间,输出爱的语言时,用讲述孩子的过往,引入活动。比如,我们可以说,我特别怀念你刚出生的样子,也很感谢你延续了爸爸妈妈的爱。想不想听听你小时候的故事?
第三步:孩子一般都是很愿意听的,因为这是属于你们的回忆。当孩子接受后,拿出蜡烛,点燃爸爸、妈妈,讲述爱的相遇,接下来讲述爱的结晶——大宝诞生,点燃大宝蜡烛。大宝蜡烛点燃后,讲些孩子小时候美好的回忆和你作为父母的成长,转入到你的“增员需求”二宝。
第四步:告诉大宝二宝来了,他是延续爸爸妈妈和他的爱来的,询问孩子愿不愿意点燃二宝的蜡烛,一起照顾他,和他共同成长,开心生活。如果愿意,请他点亮二宝的蜡烛。
愿意:点亮蜡烛后,感谢孩子的理解与接纳,给孩子一个拥抱。
不愿意:被伤害的孩子,其实第一次,甚至很多次都是抗拒的。只不过有的孩子会“察言观色”纠结要不要满足你的期待,而有的孩子则是直接失控大哭。但不论如何,我们要遵循孩子的内心,提醒他可以不点。因为只有充分的释放,才能迎来完全的接纳。
当大宝心甘情愿的点燃二宝蜡烛的那一刻,二宝之光便成了他心中的另一份力量。因为在他看来,自己已经重回了宝座。
我是甜娴,一个有儿有女的二胎老妈。
在追寻阳光育儿路上,愿与你携手娴聊,共同成长。
关注娴聊成长,更多干货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