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辰中诸生书
[原文]
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得诸友,何幸何幸!方以为喜,又遽(jú)尔别去,极怏怏也。
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诸友宜相砥砺夹持,务期有成。近世士夫(fū)亦有稍知求道者,皆因实德未成而先揭标榜,以来世俗之谤,是以往往隳(huī)堕无立,反为斯道之梗。诸友宜以是为鉴,刊落声华,务于切己处着(zhuò)实用力。
前在寺中所云静坐事,非欲坐禅入定。盖因吾辈平日为事物纷拿,未知为己,欲以此补小学“收放心”一段工夫耳。明道云:“才学便须知有着(zhuò)力处,既学便须知有着(zhuò)力处。”诸友宜于此处着(zhuò)力,方有进步,异时始有得力处也。“学要鞭辟近里着(zhuò)己”、“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此数语宜书之壁间,常目在之。举业不患妨功,惟患夺志。只如前日所约,循循为之,亦自两无相碍。所谓知得洒扫应对,便是精义入神也。
[背景简介]
1509年,正德四年己巳,阳明先生三十八岁。提学副使席书聘先生主贵阳书院,是年先生始论“知行合一”。正德元年(1506)因得罪当朝权宦刘瑾,阳明先生被贬谪贵州龙场任驿丞。
赴龙场途中随地讲授,路过辰州时曾在此讲学。1509年于赴任江西庐陵县任知县途中,再过辰州,与诸生相会。《王阳明全集·年谱一》载:“及归,过常德、辰州,见门人冀元亨、蒋信、刘观时辈俱能卓立,喜曰:‘谪居两年,无可与语者,归途乃幸得诸友!悔昔在贵阳举“知行合一”之教,纷纷异同,罔知所入。兹来乃与诸生静坐僧寺,使自悟性体,顾恍恍若有可即者。’”别过后,又于途中寄本书,叮嘱笃实用功,并阐明寺中静坐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