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3月30日,现在是晚上10点30分,今天是《21天个人品牌写作营》启动的第14天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在影片《教父》中的一段话:“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楚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厉害的人分析问题,往往都是很有高度,很有格局,能够一针见血,职场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解决各种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是你清晰明确的知道问题是什么,在做一套方案里,方案里的对策是针对问题或者需求的,那么正确分析问题和需求尤为重要,职场高效人士必备的一项技能,就是有条理,有重点的分析问题。
“电梯谈话”里就有一个刺激的沟通场景:如果你和领导在电梯里来了一次偶遇,这时候领导突然cue到你,问问你最近工作怎么样?在忙什么?或者可能直接要求你在他下电梯前,对某个问题做个分析汇报,这个时候,即使楼层比较高,你可能也只有一两分钟的时间,把事情说清楚。据说软银集团的董事长孙正义,他连电梯的时间都嫌长,他听下属分析汇报工作只给10秒钟,如果在最初的10秒没能让他听到关键和重点,他就会说结论是什么,从结论说起。
其实你缺乏的就是开口就能说重点的能力。
很多时候,怀才不遇最大的原因不是没钱没背景,而是因为沉默寡言或者废话连篇。
给大家分享一个非常有用的,快速调动自己思维习惯的万能模型:结论一原因一事实。
比如,我在向很多朋友或者客户介绍去智客会的时候,也是用结论一原因一事实这个简洁模型来表达。我是这么介绍的,智客集团是一家全球商业生态服务商,致力于构建企业服务生态系统。公司有三大优势:一是创新能力强,二是服务能力强,三是业务辐射范围广。首先在创新能力上,我们帮助3000+企业项目通过模式化创新达到平均10倍速增长;其次,在服务能力上,我们有几十个帮扶导师、100多人的专业服务顾问,做到7×24小时全时服务;最后在业务范围上,我们的业务范围辐射全国中小微企业和创业者,甚至国外发展中国家。
这样的表达模型,首先让听众先听到结论,他们可以很自然的把后面的依据和前面的结论做一个关联,这样就更容易认可我的结论,相反如果我说了很多细节,听众只能自己尝试着总结出结论和原因,这样就会非常耗费听众的精力和时间。
既然结论是重点,那在繁杂的信息中,如何把结论准确的提炼出来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们从小学习的概括内容的方法,一种是归纳法,一种是演绎法。演泽法很好理解,就是从各种事情中找到他们的共性,这个共性就是你的结论。
比如,我去年总共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有5家企业找我做付费策划
第二件,策划了两场大型商家活动
第三件,走进一家企业,为他们做了10期的招商沙龙。
那么年终总结的时候,我就可以用今年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做咨询策划,概括自己一年的工作重点,再进一步才是解释分别都有哪些策划,完成了多少场,占用了多少时间和精力这些细节。
另一种概论结论的方法,是演绎法,一般是根据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顺序推演出结论。
用三段最著名的苏格拉底会死来举例,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小前提是苏格拉底是人,结论苏格拉底一定也会死。这套方法推断出来的结论,说服力非常强,也非常有用。但是特别注意,就是你的大前提,不存在争议,不存在问题,这样你的结论才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