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所谓的起跑线,只有行走的姿态。
人生不是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场,而是更远、更久、更长的百年岁月。
这是《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的思想精华。
如果你初为人父母,面对只懂用哭闹与你交流的孩子,总是束手无策,烦恼不已;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幼儿园的小大人,面对即将融入社会的宝贝,你担心他交不到伙伴,适应不了新的集体生活;
如果你的还自己即将成为一名小学生,你担心他的学习成绩、担心他被霸凌;
如果你家有青春叛逆期少年,让你拿捏不住与孩子之间的界限;
如果你的孩子步入社会的缓冲带——大学校园,总是在没钱的时候联系你、带回了你并不心仪的恋爱对象;
从孩子出生到成人所有成长过程中的育儿问题,这本书都有详尽的案例、科学的分析、耐心地引导。
其实,孩子对于我们并不是需要陪伴这么简单,孩童成长之时,父母成长之机,孩子也是我们的成长催化剂。
孩子成长阶段的各种问题,都需要父母用包容的心态理解孩子的错误有直视孩子问题的勇气、用双向奔赴的方式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能够长久地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改变。
在学龄前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我就遭遇过,孩子越夸越退步的困惑。经常用,你真棒、你真聪明等语言表扬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反而越来越不如以前。
从而,草率地得出结论,现在的孩子真是娇嫩得很,不能打,不能骂,夸了还退步,真是难管得很。
看了本书,我才明白,原来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我的夸奖方式,无形中强调了结果,错误地引导孩子只看重结果,不重视过程。于是,面对简单的事情,孩子不自觉地出现了好高骛远,眼高手低;面对复杂的问题,又不敢轻易尝试,怕结果不好,让父母失望。
一旦这个思维模式形成,他的未来又会是怎样一场万劫不复的灾难。
书中用事例,让我知道了父母在夸奖孩子时,应该尽量避免强化孩子的“固定心态”,而要有意识地强化孩子的“成长心态”,即“我可以通过学习和反思变得更好”。
只有当孩子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成长的,并且相信自己具有成长的能力,他们才会选择尝试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他们的人生才会不惧艰难。
前段时间跟孩子一起听米小圈上学记,米小圈的同桌徐豆豆总是打扰米小圈学习,不做作业、上课说小话、看漫画书等等,让米小圈深刻的怀念曾经的同桌班长李黎,李黎带着他一起进步,而徐豆豆则拖着他滑向成绩倒数。
听着故事,我不禁担心孩子入学后,会遇到徐豆豆这样的同桌,也很厌恶徐豆豆的做法。
然而在看过本书后,书中的内容让我看到自己内心的狭隘,而想到这种狭隘也会让孩子承袭就不禁毛骨悚然。
书中指出,学龄儿童入学前,家长必须让自己树立三个信念:孩子求好的动机一定多于不求进步的愿望;老师的善意一定多于他的恶意;同学的恶作剧一定多于故意伤害。
果不其然,在得知米小圈要换同桌时,徐豆豆仿佛换了一个人,不迟到、按时交作业、上课不说话、不看漫画,就为了能够留住米小圈。
在孩子上学的过程中,孩子不可避免地要离开家长,走入万象社会,我们总是会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是会往不好的方面想,这样的想法有时才是导致事情恶化的原因。
如果我们能够在孩子人格建立的初期就让孩子拥有凡事都往好处想,但不要过于理想化的底色,我想他的人生应该会更宽广,不会将自己逼近死胡同。
人生路上无时无刻都有竞争,不是跟别人,而是跟自己。
这本书中讲述的很多成人过程中的问题,有些是你正在经历的,有些是你即将要经历的。
樊登老师说,父母是孩子的引路人,那么这本书就是引路人手中的指南针,他能指引你走向正确的方向,让孩子的人生少些弯路与荆棘,能够在宽广的大道上遇见对的人,做自己喜欢的对得事,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