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一书空灵洒脱、文采优美,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与华人的思想、语言。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内涵多彩的思想世界与文学意境,是诸子名士文章的典范。
《庄子》书中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学、人生、政治、社会、艺术、美学、审美观及宇宙生成论等诸多方面。
《庄子》与《归藏》、《黄帝四经》、《老子》等著作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典,不仅是哲学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关于文学、美学、艺术、审美的智慧结晶。《老子》、《庄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在第一次读写《庄子》的读书笔札时,是以简述的形式,记录喜欢的思想及句段,并概以理解。
读到《庄子·大宗师》后,因想全面了解此篇庄子的思想,故整篇摘录文言句段,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判断解析。
在解析的过程中,会有新的发现与不一样的认知诠释,从而有了重新读《庄子》,用自己对前人观点的判断与创新来诠释《庄子》一书的想法,也再次好好体会庄子的文采。
《庄子》一书,现存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已读完内七篇,现在仍从第一篇开始,在庄子文言原文的基础上,逐句段用现代文学的言语解析,希望尽量简洁易懂,也希望将《庄子》全书以自己喜欢的风格解析完整。
不知会用多长时间读写完《庄子》全书的读书笔札,这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细水长流,一步一个脚印,无论时间的长短,既读《庄子》,也要学庄子,在亦学亦趣中完成《庄子》的解析诠释。
《庄子》第一篇《逍遥游》
《逍遥游》此篇为庄子思想之代表作,同时也是庄子所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自在、逍遥于天地间,与道合一,突破时空、物质的限制,活出生命的美。
每个人都有向上转化、提升的可能,即从身到心、到灵,一层一层上升,这一过程中,需要的东西越少,生命越自由。到最后,无须任何条件,活着,就已感到很快乐,这就是逍遥的一种境界。无待,无所求,处处皆逍遥。
本篇分三章。
第一章起笔描绘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旨在讲述人生要具有高远的见地、思想及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被物质、名利束缚,生命则可超越、升华,处于自在、逍遥之境界。
一章一章分小点来看。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 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极海域有一条鱼,名为鲲。鲲的体积,大到不知几千里;变化为鸟,名为鹏。鹏的脊背,不知长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展开的双翼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海动风起时,就顺势迁往南极,南极为天池所在地。
2.《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齐谐》是一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籍,书上记载: 当鹏鸟迁徙往南极时,双翼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波涛,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六个月后,方才停歇。(到达另一理想目标所需的努力与坚持不懈的时间。)
3.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正如野马奔腾,扬起尘埃,生机勃勃的生物带动天地活跃的气象。
天色苍茫,那是其本色吗?天空那般高远,是否有尽头?俯视看天,不过也就这个样罢了。(就像站在宇宙的角度,看地球。要具有开阔的视野。)
4.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水积不深,则无法浮载大船。倒一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小小芥草可当作船,而将杯子放入其中则固住不动,这是水太浅而船大的原故。
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就无力托负巨大的羽翼。故,鹏鸟高飞九万里,飓风就在它的翼下,凭飓风之力飞翔,背负青天而无阻碍,才像现在这样直飞南极。
6.蜩与学鸠笑之曰: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寒蝉与小灰雀笑对大鹏说: 我尽力而飞,遇榆树与檀树而歇息,常飞不到,就投落地面而停歇,何必要到九万里之遥的南极去呢?(见地与理想不同,思想相殊甚远。)
7.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去郊外,带上三餐就可往返,肚子仍饱;去百里之外,需准备一宿的食粮;去千里之外,就要准备三个月的食粮。寒蝉和灰雀又怎能知道这些!(人生要具有高远的见地与智慧的积累。)
…
余下续在《庄子·逍遥游》第二篇。
备注: 此篇写于一九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