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周末,倘若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们一家总是要去爸妈那里住两天。一方面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小镇的风情;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享受母亲做的那一桌家常味道。
母亲特别擅长做饭,厨艺在众亲友中备受好评,以致于每次来了客人都要在家里吃。母亲不怕麻烦,除了可口的小菜,还不辞辛苦地做着“细作饭”。香酥可口的油馍,微甜软绵的地锅馍,糯软甜香的粉子馍,还有脆香的韭菜盒子,咸辣美味的卷饼,就不必说粽子、油条、糖糕、鸡蛋饼、饺子和包子、馒头了。总之,每一次都让人沉醉在美食里,不知饱为何物。母亲勤快贤惠,细致温柔,桌上总是不时地敬菜,想让你多吃点儿,再多吃点儿。浓烈的吃饭氛围,常常在劝接推谢中,在欢声笑语中,温情弥漫开来。
小的时候,我常常站在厨房门口,倚靠着门框,看母亲做饭,觉得那是一幅画,带着家的温度和味道的立体画。她动作娴熟,快慢有致,细心地择菜、利索地洗菜、花式地切菜、配菜,然后一个个美味就在翻炒中诞生了!接着就是“细作饭”,提前发好的面,或者醒好的面,在面板、擀杖和那双手艺术的配合中,加之适当的火候,在水或油的烹饪下,又是让人期待的主食。遗憾地是,母亲的呵护,使得这些手艺到我和姐姐这儿都失传了,我们只会做些菜,那些“细作饭”我们至今仍是望尘莫及。
每次回家的时候,母亲还总是大包小包地给我带上,冷冻好的饺子、包子、南瓜饼和菜饺,为着我忙的时候做饭方便。姐姐每年过来临走的时候,后备箱也总是塞得满满的。每次回家,我们吃到母亲带的食物,内心感动而自责。时间匆匆而逝,父母渐渐老去,我们什么时候也能做一些可口的“细作饭”呢?也让他们轻松地享受一下家常味道?属于儿女的的家常味道。
父母健在的时候,我们总是像个长不大的孩子,贪婪地任性地享受着悉心地照顾和关爱。我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父母不会永远年轻有力;忘了曾经牵着我们的手的青年,如今需要牵着我们的手。他们能做的越来越少,我们能为他们的做的是否越来越多?苍老的孤独和冷寂,那种温暖的家常味道我们是否能够延续、传承?
如今,孩子大点儿了,我也寻思着把厨艺练好,练成熟。好吃的菜,慢慢琢磨跟着网上学;母亲的手艺,也慢慢练着;有空的时候,也主动帮母亲做做饭;接他们到我家小住,走的时候,也能大包小包地给他们带这带那。父母老了,越老越小,需要我们的爱了。
世界那么大,人来人往,世事变换,我们如此渺小,又如此平凡。唯一不变的,是那个充满温情和爱的家,是那一桌家常味道......
今天是我的生日,31岁,在路上。感谢父母给予我生命!感谢父母给我的教育和温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