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语言如何框架体验
话语不仅描绘我们的体验,也常常为体验设立框架。话语将体验的某些方面置于显著位置,将其他方面留在背景中,以此来架构体验。
典型词是“但是”“同时”“虽然”“如果”等词。这些词会让我们对同样的话语内容产生不同体验。
当某些结构在不同内容中被应用时,我们称之为模式。
识别言语模式使得我们可以创造语言工具,帮助我们塑造和影响从体验中认识到的意思。例如用“虽然”替代“但是”可以减少和贬损积极体验。
【Interpretation】
从语法上说,“但是”“同时”“虽然”“如果”等联系主句和从句的连接词。这些词令我们关注体验不同侧面,因为它本身会表示主句和从句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醒人们在内容上应关注的重点,也就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语言反映思想。话语使用习惯会反映出思维习惯。一个人经常使用积极的表达方式,反映出此人遇事常采用积极的应对态度。
在使用“如果”时,把结果往前提,会让听者更关注结果(主句)。
在表达转折时,如果用“虽然”而非“但是”,会弱化转折,削弱听者的负面体验。人们也常戏说,听到老板的赞扬时,一定要淡定,因为“但是”后面的内容才是重点。其实在中文里我们经常把“虽然”“但是”连在一起用。作者会将二者分开,也许是因为英文思维。因为英语里“虽然”“但是”只能用一个。
至于“如果”,其实中国人还是习惯把“如果”前置的,小学语文也有“如果……就……”这样的固定搭配。英语里面才会经常比“如果”(if)后置。
作者从沟通的角度,将一个较少被关注的语言学现象提炼出来,从而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这样的提问有点意思,虽然我觉得这与使用的语言有些关联。(我把“但是”改成了“虽然”,哈哈)
【Appropriation 1】
我此前也有发现这个现象,尤其“但是”一词通常给人带来极差的体验。所以平时我要表达转折的意思时,我会用“不过呢”“以后要注意(怎么做)哦”“(怎么做)会更好哦”之类比较缓和的表达。
【Appropriation 2】
因为我做英语培训时有注意到这样的现象,所以平时也有注意语言表达和听众体验。以后应该会继续保持这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