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对自己有几个疑问?为什么看电视剧总是喜欢里面的反面人物?喜欢老师眼中的“差生”?喜欢与众不同个性鲜明的人?喜欢短头发的女生和长头发的男生?
小时候看《灌篮高手》最喜欢的就是三井寿,而且是长头发时候到处打架的那个;《圣斗士星矢》里最喜欢的是不死鸟一辉,喜欢看到他特立独行又尽力保护弟弟的那个;就连看一个《美少女战士》我也忍不住喜欢一个反面角色,名字记不住了,最后应该是死在了木星的怀里。至于男神夜礼服假面,真的是一点也喜欢不起来。
最近慢慢觉得逐渐懂得自己的这种喜好了?忍不住写篇小文记录下来。还是要从听蒋勋讲《红楼梦》说起。蒋勋在解读《红楼梦》里说过,在中国的道统观念里总会把人习惯性的分为好与坏两种,而人的真性和率性其实都在好与坏的中间地带里。他曾举过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美国读书的一个中国博士生持枪杀了自己的所有导师。在搜集对此杀人犯的采访记录时,多数的中国学生都表示:这个人一看就像坏人,这种事他肯定能干得出来;他平时就不对经......早就能看出来他能杀人......早就......;相反美国学生的多数答案都是:我真的没想到会是他......我真的想不到他会做出这种事情......真的想不到......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就一下能看出来,美国学生就万万没想到呢?我想除了中国人确实很聪明以外一定还有别的原因吧。其实我们很习惯通过主观臆断去判定一个人,而且是判定好与坏这两个方面。我相信很多中国学生都被这种二分法折磨过,自我否定过,甚至痛苦过。而人性的有趣之处到底在哪里呢?那一些有趣也许就藏在黑白交融的灰色地带里。如蒋勋举的例子所说:“伟人都很伟大,但你也会发现很多伟人都有私生子。”
我看《红楼梦》会很喜欢贾宝玉,他背起四书五经就头疼,相反《西厢记》可以倒背如流。他很聪明,聪明的只关注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儿,他也很感性,感性到为身边的每一位姐姐妹妹流眼泪。同时我也喜欢耍小性的女孩儿。比如林黛玉因为一点小事就哭个没完,在我看来就是一些真实的小性情。这样的女子比处处大方得体,嘴不对心要舒服的多。
说到现实生活,就想起曾经有朋友要给我介绍一位非常优秀的:学习好、学历高、博学、积极还是党员呢!我另外一位好朋友直接接了一句:“她喜欢的人基本毕业都很难。”不是说我不喜欢优秀的人,而是不喜欢被贴满优秀标签的人。
仔细想想自己喜欢的人都是有点癖好也有点痞气的。他或她可能是一个画画很好的厨师;唱歌很好的老师;书法很好的模特;酒量很好的作家;爱抽细杆烟的花艺师;爱吃甜点的导演;爱看美剧的老板......总之这类人除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肯定还有那么点癖好;除了大众嘴里的优点以外还有点明显的缺点。最近张岱那句至理名言又火了一把:“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这句话里的“癖”可以理解为爱好,我个人定义它为有趣,说白了就是和有趣的人交往;也可以理解为缺点,我定义它为“个性”也可以同音取意为“痞”。因为只有这么定义我才明白自己为啥总是稀罕有点痞气的“反面人物”了。这么看来我喜欢的人总是有癖、有痞却容易被人当成个“屁”。
我认为,活成“标准化”的好人就无趣了,活成“标准化”的恶人就无路了。人活一世,率性一点,个性一点,偏执一点都没什么不好,就怕自己不懂得乐在其中啊!自己听不见自己内心的声音那是真的聋啊!忍不住哼唱一句作为结尾,给能听到声儿的人儿听:“人生短短几个秋啊,不醉不罢休,东边儿我的美人啊,西边儿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