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国良老师曾说,老师可以是个修锁匠:调整钥匙而不去敲锁;把钥匙修修改改反复试,而不是使蛮力,以免锁芯断在钥匙里两败俱伤;实在开不了,"明天再来看吧!"爽性地搁一边,自己还是该干嘛干嘛,第二天再来试,直到某一天忽然就打开了;当然也有开不了的锁,你也不是神,世间不是所有的锁你都可以打开的。
我觉得这个比喻真的太恰当了,我们在解决学生的问题时,完全可以有修锁匠的耐心和恒心,更要有修锁匠的心态。
我们班有个特别倔的孩子小杰,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老师的劝告对他基本没有作用。这孩子其他方面是正常的,就是性格如此,好像一把锁锁住了心门,他不愿意跟我们敞开,我们也无法走进去。
为了让他融入班集体,有一次我故意让他去给同学们服务中餐,给班级做点好事。二年级的孩子是非常热爱集体的,换做其他同学,会高兴得蹦蹦跳跳立即行动。但是他却把头一仰,嘴巴一撅,对我说:"我不干!"作为老师,我觉得很没面子,当时特别生气。 换作平日,我一定会把他拉到办公室暴训一顿,而且还要他立即去做。但是既然我要去当修锁匠,那就慢慢来调整我的钥匙,试着投这个锁芯吧。我尽量表现得非常平静,转过身问其他同学,谁愿意来做?好多个同学争先恐后地说:"我愿意,我愿意。"我自然而然地把任务安排下去了。
没几天,一节体育课,班长清查到他没有带跳绳,碰巧有一个同学带了两根绳,我也没说让他借出来,人家就主动借给他了。我立刻过去摸摸他的头说:"你现在不着急了吧?"他默默地点点头,我说,你看我们这个集体多温暖啊,谁有困难了,互相帮一帮不就解决了吗?"
我故意做出想起什么的样子,说:"哦,就像午餐后收拾打扫一样,每个人都要享受干干净净的餐后教室,每个人去服务一天,那我们这个班每天都干干净净的呀,如果大家都光享受而不去尽义务,那我们这个教室会怎么样啊?"
他笑了笑说:"会成垃圾堆儿"。
我拍拍他的肩说:"老师也相信你,不想让我们教室成为垃圾堆,所以那天,你不是真的不愿意服务中餐。记住哦,你欠大家一次服务哦。"
转眼到期末了,我带的班都有一个传统,开学第一天和放假最后一天打扫教室,是主动来领任务的。送了大部队走出校门之后,我回到教室,发现有六七个孩子已经被清洁委员组织起来在打扫清洁了,其中我看到了"倔娃"小杰的身影。我当时心里有些惊喜,但是仍然装作没看见,我跟大家说:"孩子们,你们很热爱集体,这次劳动很有意义,老师替大家谢谢你们哦!"
不多一会儿,教室就打扫完了,我让孩子们排成一队,送他们到大门口,目送着孩子们走出校门,我们互相说着:"再见,祝暑假愉快!"小杰忽然转过身来,大声说:"老师,我欠班上的事,今天算还了哟!"我点点头,欣赏地竖起大指姆,"是啊,小杰,你真是守信用的男子汉。"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过"吸收性心智":视儿童为一颗有生命的种子,并有主动成长的内动力和能力。将教师比作修锁匠,就是说,我们要接纳孩子成长的“不同节奏”,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静待花开"又不放任自流,积极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而不急功近利,直到打通孩子成长的阻碍,让孩子的成长自然发生、水到渠成,因为孩子的成长归根结底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或许小杰心头的这把锁还没有完全被打开,但我却充满了希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