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中学时代起就很喜欢古诗词,记得那时读《红楼梦》,就特别惊奇于那些孩子们都能作诗,唐诗宋词大概是我最百读不厌的文学书籍了。
常说诗无达诂,对于古诗词的鉴赏,从来就没有唯一的答案。我买过不少名家关于古诗词解读的书,如《叶嘉莹说杜甫诗》《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诗经讲义稿(傅斯年)》《蒙曼品最美唐诗——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人生五境》《王立群妙品古诗词》,甚至是一些不那么出名的人写的书。但当我发现潘向黎解读古诗的书《梅边消息》时,毫不犹豫就买下了。
第一次读潘向黎的小说集《白水青菜》是缘于朋友的介绍。朋友是一位从业于报刊的文字工作者,数次拿到全国报刊散文的金奖,她推荐的书,自然文字功夫十分了得。大概也从斯时起,对潘向黎的文字有了一种特别的感觉,她的文字正如书中的那道汤白水青菜汤,初看起来十分的素净,清清的汤色,不见油花,汤中不过是绿色的青菜和白色的豆腐。但吃下去才觉得味道真好,醇厚,透着清甜,喝那么一碗,便整个胃都舒服了。
打开这本书,翻看目录时就有很多我很好奇的题目,比如,《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为什么东风日暖“闻吹笙”?》《初唐四杰的位次》,关于林黛玉为什么不喜欢李商隐,数年前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正巧也注意到了,当时还在QQ空间里写了一篇同名的日志。
于是,我先挑了书中的这篇来读,想看看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见解。稍稍令自己宽心的是,有一个观点我们都是一致的:与其说林黛玉不喜欢李商隐,实则是曹雪芹不喜欢李商隐,因为林黛玉不过是为曹雪芹代言的书中人物。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文尾笔锋一转,作者觉得林黛玉其实是喜欢李商隐的,因为林黛玉与李商隐是何其相似,他们就是一路人。因此,潘向黎认为书中这么写其实是一个小败笔!而且,不仅林黛玉“应该是”喜欢李商隐的,潘向黎本人也是李商隐的粉丝。这么一读,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原来还真有那么一点点不喜欢李商隐。
关于初唐四杰的座次,这个问题真令我赧颜,我曾经“研究”过一番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盛唐时代诗人之间的交往,却从没在初唐四杰王、杨、卢、骆这个排序上打过问号。潜意识里就以为是按出生的年份来的,却原来与年纪无关,而是以成就和影响力来排的。而关于四杰的最终结局,也很令我意外。王勃十四岁应举及第,却因诗文致祸,不仅自己被贬,还累及父亲,二十七岁那年去交趾探父途中,渡海溺水而亡;卢照邻仕途失意,又患上了风疾,又因服了丹药中毒,请了最有名的孙思邈诊治也未奏效(我总觉得这丹药就是孙思邈开的呢,一则孙思邈是卢照邻的师父,二则孙思邈就是炼丹出名的啊,他的徒弟李畋就是浏阳花炮的祖师,相传就是在孙思邈处学习炼丹时发明了爆竹。)留下遗书,投颖水而死,时年四十;而那个七岁即写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少年天才骆宾王,则因追随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写下连武则天本人都惊叹的《讨武曌檄》,兵败后不知所踪,他后来的下落因此成为千古之谜;而自认为“愧在卢前,耻居王后”的杨炯,却是四人中活了最长寿的,四十三岁,当然,后人认为他的成就最小,实则应该排在第四。
潘向黎在自序《跟着父亲读古诗》中记录了她从小时起如何接触到古诗词,如何在父亲的影响下迷上古诗词的学习。潘向黎的父亲潘旭澜是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的评论家、散文家,她很小时,父亲特意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一些唐诗宋词给她读,因此,潘向黎从小就濡染了古诗词的“书香”,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信手拈来。也正因为这些厚重的积淀,最终成就了她自己在文学上的造诣,她是文学博士,上海文汇报高级编辑,也是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还是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读完这本书的前80页的时候,我再一次把那本《白水青菜》拿出来,因为,我真的觉得她的文字就是那道汤——白水青菜。这道汤并不是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要准备很多东西,上好的排骨,金华火腿,苏北草鸡,太湖活虾,莫干山的笋,蛤蜊,蘑菇,有螃蟹的时候要加上一只阳澄湖的螃蟹,一切二,这些东西统统放进瓦罐,用慢火煮三四个钟头,水一次加足,不要放盐,不要放任何调料。好了以后,把那些东西都捞出去,一点碎悄都不要留,等到要吃的时候,再把豆腐和青菜放下去。这些东西顺便能把油吸掉。”
世间的事都不是没有原由的,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道至简,白水青菜汤的好喝不是没有原由的,潘向黎的文字这么好,也不是没有原由的。
我们多读些书,一定会让自己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