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的边上有一个大型的菜市场,每天早上五点左右,天色还没有亮的时候,菜市场就开始热闹起来。
里面的摊贩在昏暗的灯光下早就将自己的货物摆好,该给鸡鸭喂食的喂食,该给蔬菜喷水的喷水。小商小贩的精明人们早就见惯不怪了。
市场外面没有租赁门面和摊位的空地上是附近农民的地盘,当地年轻人早就不屑守着一亩三分地种菜为生,甚至六十岁以下的菜农都很少见,一眼望去都是灰白头发身形佝偻的老人挑着自己的担子,提着和他们年龄一般大小的杆秤来做点小生意。时间久了每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地盘,争执倒是很少见。
靠近市场大门口的那棵大樟树下的一小块空地是一个近郊的一个老大爷的。人家戏称他是是“市场一哥”。之所以戏称为“市场一哥”,主要是他年龄在所有人中最大,据说有九十五岁了。
小城人淳朴,对他也多有照顾,就连城管平时对他也礼让三分。那吼得让人胆战心惊得喇叭也很少朝他这个方向呼叫。城市开展卫生检查时其他没有摊位的摊贩只要嗅到不对得信息就会挑起担子,撒开腿用年轻人都赶不上的速度转移阵地,等检查人员过了又从各个小巷子里钻出来,回到自己的地盘上继续吆喝。只有这个老头慢悠悠地站起身来,收拾好自己的蔬菜,不急不忙的离开。
再凶狠的城管也不敢奈何他,毕竟人家已经九十五岁了。万一惊吓过度,倒地不起,说不定自己三秒针之内就会闻名全国,毕竟者网络时代,执法应该必严,但也不至闹出大事来,否则不但饭碗难保,良心也会受到谴责。小城里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乡里乡亲,小商贩都是父辈人物,吼吼就行,真的没收了秤杆子说不定会让人指着鼻子骂娘。
熟知这个老头的老翁、老妪都说这个“市场一哥”是个贱骨头,都要百岁高龄了,还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日晒夜露的,图个什么。再说了,家里条件也不差,几个儿女都在大城市,也还孝顺,大儿子也七十多了,最小的女儿也五十多了,接他去养老,那脑袋摇得拨浪鼓一般,无奈之下,只好在经济上予以帮扶,小平房给他修的干干净净,水电天然气一应俱全,在邻居眼里他的几个子女也很是孝顺。经济上从来没有亏钱过他,经常托村长给他买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和营养品。只是这些营养品基本上被他送给了附近身体不好的乡里乡亲,自己一日三餐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
村里面的老人像秋天的落叶一般掉了一茬又一茬,只有他这片老叶子硬生生的挂在生命这棵大树上永不凋落。
这天早上,一个五十多岁的壮年男子来到市场在市场里闲逛了一圈,突然看到了“市场一哥”李老头,瞪着眼睛抬起头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眼睛里闪着清澈的光,壮年男子觉得这么大年纪了来出来辛苦营生顿时心声怜悯,决定买下他篮子里的几条黄瓜。
“老爷子,你这黄瓜怎么卖?”壮年男子蹲下来,拿起带刺的黄瓜看了看。
“一块五一斤”老人麻利的过秤、装袋,口里在算着“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斤半一共五块二毛五,算你五块好了。我自己种的黄瓜,这还是我早上园子里摘的,你看这黄瓜上面花都有,新鲜着呢?”
老人一边装袋子,一边不停的夸自己的黄瓜新鲜。俗话说黄婆卖瓜,自卖自夸,想不到这老头夸起自己的黄瓜来一点都不含糊,简直是滔滔不绝,惹得旁边的商贩都笑眯眯的看着他。这老头精神头真足,哪里看都不像九十五岁,怕是阎王也怕他一开口就收不拢嘴整天絮絮叨叨,不敢收他。
壮年男子接过老头递过来的袋子,随后从上衣袋里掏出一张灰蓝色的十块递到老李头面前,“老爷子你也不容易,不用找零了。”
老头赶紧从篮子里掏出一个红色塑料袋,赶紧打开,从中间掏出几张叠得整整齐齐一元钞票,用食指在舌头上蘸了一下抽出几张张递给壮年男子说:“那怎么行。我虽然做点小生意,但也要讲诚信问题,不是我该得的一分都不能要,再说了你们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更不能要。你收下,要不就是看我这糟老头不起。”
说着硬是把钱塞到了壮年男子手中。
壮年男子接过老人的钱,饶有兴趣的问道:
“大爷,您今年高寿?”
老人见有人与他拉家常,兴趣来了,声音亮堂,中气很足,伸出一个干枯的手掌:“我呀!今年九十五了。一九二七年生的,民国十五年。”
“您真高寿。真有福气。几个子女?”
“三个。大儿子七十二了、二儿子六十八了、最小的女儿也五十六了。都在外面安家了,原来小女儿上面还有两个儿子,在越南牺牲了。”老人说到这里眼神里流露出一点悲伤,更多的是思念,很快老人又回过神来。
“怎么不到子女那里去养老?”
“嗐。你别提了。呆在那高楼大厦里,关在家里吃吃喝喝,出去又不认得路,又听不懂话,去了几趟一出门就走丢了,害得他们到处找,麻烦。再说了,在家里,我种点蔬菜瓜果,每天活动活动,也自在一点。”
壮年汉子想起了自己得父母,也想起自己曾经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眼睛有点微微得湿润。虽然老头牺牲的儿子,自己不认识,但那都是为了祖国的铁血男儿。
“要是有一天,动不了了怎么办?”男子接着问道。
“动不了了?”老人抬起头来,笑着说到:“动不了了好啊!我老婆生小女儿时难产过世了,都五十六年了。每天出来卖菜时,我跟她说说话,卖完菜以后,回家跟她说几句。真动不了了,我就可以去陪她了。她跟着我一辈子没过过一天好日子,我就到那边去好好陪陪她。”
老人说得云淡风轻,惹得旁人的眼睛里眼泪不停得打转。
壮年男子觉得老人很不容易,看到竹篮里还有几条卖相不是很好得苦瓜,一把叶子上有虫洞得蔬菜,掏出一张二十块递给他说:“大爷,这些菜我都买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
谁知老人赶紧一把捂住竹篮,生怕人家抢了他这些不值钱单的蔬菜似的,嘴里连连说到:“你是看我糟老头子可怜才买,不卖!不卖!不能卖给你。”
旁边的小贩看着笑着说到:“你这怪老头,人家想买你的,你还不卖,真不会做生意。”
老人见旁人笑他着急了,抢白说到:“现在还早不到十点,我卖完了回家干什么?门上一把锁,鬼都不上门,回去了也没意思。”
“那你每天天还没亮就来这里抢占这个最好的位子,干什么?不是想卖几个油盐钱。”旁边的小贩揶揄到。
老人涨红着脸,情绪有点激动的为自己辩解道:“菜反正是我自己种的,吃也吃不完。每天六点来,中午十二点回去,都习惯了。每天就来看看热闹,跟人说说话。呆在家里,一天没一个人说话,脑壳都会变蠢了。”
旁边的小商贩再也不说话了,似乎他讲到了他们的心里去了。这些平均六十多岁的小商贩绝大多数和老人的处境一般,只有极个别家里子女围绕身边,很多人都是子女常年在外,一年都难得回家一次,出来摆摊卖菜,一是赚点零花钱,二是出来瞧瞧热闹,找人说说话,打发打发漫长无聊的光阴。
从此以后,壮年汉子每天到中午时分过来转转,找老人聊聊天,老人从来不多收一分,他也不敢多给一分。市场里依旧热闹,城管们也不再驱赶了,只是中午商贩们收摊之后,要求他们把各自的区域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