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在看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赚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胆怯地抬头看一眼月亮,又继续低头追逐赖以温饱的六便士?
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原本有着稳定的工作、幸福的家庭、能干的妻子和令人羡慕的一双儿女,却突然抛开一切去到巴黎要做一个画家。最后,他经历了无数的苦难,自己也在疾病和贫穷中死去,却成为了世界上公认的伟大画家。
“世界上最会讲故事”的毛姆将这个故事描述得跌宕起伏、辗转深刻。掩卷沉思,除了对人生的无常感到叹息外,更多的是对主人公敢于追梦的执着钦佩不已。
四十岁,一个早已不再年轻的年纪,抛下生活中稳定的一切去追寻心中的梦想,哪怕那个梦想如天上的月亮一样看起来太不靠谱,可他依然义无反顾,随时准备为之付出一切,甚至生命的代价。
这是一个极端的故事,表达了无数人内心深处对梦想的渴求,以及在现实和梦想中难以取舍难以抉择的困惑。
梦想每个人都有,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更多的时候,生活中似乎总有甩不掉的牵绊和诸多的限制,人们必须屈从在这些外在环境下,去勉为其难地过自己不情愿的生活。
生活哪有那么多的诗和远方,原本就是一地鸡毛,甚至,当将就过后一切习以为常,他们还会这样安慰自己。
可真的是这样吗,生活中,梦想难道必须得向现实低头吗?
-2-
中学时有两个同学,当时是公认的奇葩。一个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才高八斗、满腹才华,始终怀才不遇。另一个成天西装革履、头发镫亮,叫嚣着要开公司。
在当时保守的县城中学,这两个同学是大家公认的笑料,现在却是所有同学里公认的成功典范。我们这一批同学大都刚过三十,正处在而立之年,为工作、房子、车子、孩子奔波不已,他们却早已是小有名气的企业家,聊的是和市政府如何谈合作,和国际市场如何接轨。家庭事业双丰收。
在班级群里,大家依然会抨击他们,可更多的时候,我们很清楚那只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调侃:为什么自己当年无情嘲笑的同学可以登上家庭事业的高峰,而那个被大众认可接受的自己却还在苦苦挣扎?
这也是我的想法,明明上学时,我才是那个更品学兼优的学生,老师家长喜欢,和同学相处融洽,可现如今却只是在尘世里摸爬滚打等同于混日子。
可仔细一想,是什么造成我们今天如此大的差距呢?是智商、情商、还是努力勤奋程度?
好像都不是,总的来说,大家智商情商差别无几,甚至有的时候与他们相比我更合群。论努力,我在学习场职场上也曾是显赫一时的拼命三郎。
唯一不同的,也可以说最大不同的是,我们对于自我设定和梦想的差别。
当年还是学生时,我的小文笔颇受老师和同学的推崇,受到一点表扬高兴得不行,内心也暗自许下了要成为作家的梦想,却从不表现出来。怕被大家认为是自我膨胀不自量力,后来考大学填志愿,也全都是按照大众认为的好就业的方向走,从不想自己真正要追求什么。
可我的那两个同学呢?肚子里到底有多少货我还真不清楚,可所有人都知道他们今后要会做一番大事业,因为他们把这个挂在嘴边写在脸上。
他们的高考成绩不理想,去的都是不被人看好的学校。那个时候部分学校可以自主招生,他们一个拿着分数条跑遍了武汉大部分高校,一个抱着电话打遍了全国所有大概可以报考的学校,最后选择了自认为更适合自己的学校。
现在看来,在大多数人都按部就班按照这个社会的规则世人的标准去安放自己的位置时,他们就已经用自己的方式找寻自己的路了。
他们早早地确立了自己的梦想,早早地选择了自己的路,最重要的是,他们很清楚自己要什么,并且时刻提醒自己告诉别人。
在心理学上,这种人是有磁场效应的,周遭的人和物都会受影响不由自主地为他们提供助力。也正如中国的那句老话:自助者天助之!
谈到了这点再来看自己,确实从一开始,我就已经将梦想安置在现实之下,一开始我就向现实缴械投降了。那么后来的种种也可以看作是必然了。
何人心中无明月,只是许多人如我一般将其隐藏起来,渐渐让这轮明月淡化了自己的光芒。
-3-
前两天,在一个线上分享课上,简书签约作者怀左同学说道:要相信无限的可能性!
怀左同学说的是写作,每个写作的人要相信自己,并且不懈地努力,终有一天会到达梦想的彼岸。
听的时候觉得很振奋,过后觉得不过是一碗通用的鸡汤,可是再一细想,追梦路上,还真得时时刻刻给自己灌灌这些类似的心灵鸡汤:未来的路那么长、那么苦,如果连一点基本的安慰和幻想都没有,该如何坚持下去呢?
怀揣着梦想,铭记着梦想,不屈从于现实,时刻为之努力。如我的两个同学,如-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如怀左同学,不依附,不盲从,让梦想的光芒照进现实的道路,指引自己的言行。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只有自己才可以主导自己人生的方向。梦想和现实,就像明月与满地鸡毛,反差那么大,可是一直心向明月的人无论周遭多么难堪,却始终不改内心的方向。
谁人心中无明月,何时才能拥入怀,或许看了那么多鸡汤,听了那么多振奋人心的事例,最好的办法依然是时刻不忘初心,心向明月!
心怀明月,便是拥抱明月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