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前的某段时间,忽然怀念起2016年冬镇江吃到的正宗锅盖面。
记得那家锅盖面店是在我们所住的旅馆附近,汤料是自制的。煮面的水滚时,老板丢进一些细面,随后,放入一个木制小锅盖。随着水的再次沸腾,锅盖在大铁锅里上下浮动。那一次,我和涛把面捞个精光,把面里的韭菜吃得一根不剩。
那次,归途中顺便去丹阳配了两副眼镜,顺便再一人一碗“镇江锅盖面”。然而,说是锅盖面,却没有锅盖,一下口发现,我们吃了假的镇江锅盖面。于是有了一个概念,要吃锅盖面,还得去镇江。
几个月前曾想,是否有一天,为了一碗正宗的镇江锅盖面,再赴一趟镇江?
机会居然来得那么快。
昨天,涛说要去丹阳配眼镜,且说住到镇江,今天再爬个山。于是欣欣然:又可以走走西津渡,又可以吃吃镇江锅盖面了。
配镜,前行,车停西津渡地下停车场。一切似乎都在按计划进行着。
先落实住宿吧。记得上次那家旅馆就沿这条路往东直走,然后向右拐个弯就到了。可是,导航居然让我向西直走,然后拐个弯到达。难道上次搞错东西方向了?可我分明记得应该往那边走的,“发现周边服务”,重新导航……(此处省略两百字)
记忆发生偏差,涛说当时打的投宿的,我却以为就在前头一拐处。于是,本该一直往前,却在第一个红绿灯便往右一转。兜兜转转,旅馆不是原来的旅馆。今早附近的面店,当然不是原来的面店。虽煮时有锅盖,味道却不是正宗的镇江锅盖面,汤料也绝不是自制。是味觉发生了偏差吗?No,物非人是也。
既然车停西津渡,总得再稍微走一走,即便那年的夜景和日景都看过。这好比,美人就在你面前,你仔细地看过两眼又如何?绝不影响你再看一眼的欲望。
这个点,站稍高处拍,一如旧日之美。只是,怎么有种假的感觉?怎么有点像拍了墙上一幅画?
想起这个点夜景很仙,于是,从近两年前的朋友圈扒了出来:
云雾缭绕,仙境的感觉对不对?只是,也有点假的感觉。哦,这回是真假,真的假。
这副,在石板路那边,在我的记忆里,像小人书里的画面,像旧小说里的场景,不过,这回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俯瞰点,也就没拍出全景,没拍出层次感。还是扒出之前的吧:
怎么样?是不是像小时候看的那种“小人书”里的画面?我喜欢,我看不够。
这画面,让我想起游过的王家大院。王家大院,高处俯视,一个大院,一座城池。这,可看作缩小版的王家大院一角。夜景也有点小辉煌的。
小码头街。普通的人,寻常的狗,两旁的店铺……确实有“历史古街”的味道。
西津渡自然有镇江锅盖面。哎,早知道旅馆旁的不正宗,该直奔这里的啊,这里的肯定正宗!再吃一碗,可没胃口啦,得,带一瓶自制汤料吧。
拐进一家馆,这里正进行着朝鲜油画展览。第一幅便吸引了我:
作品取名“热情”,作家叫“韩日”。喜欢这种手法,喜欢这个取材。
这幅,简直像摄影作品是不是?后听展览馆里人介绍,这位作家一辈子只画一个女人。涛问,是他女儿吗?答曰:这样私密的问题,他也不好问。
西津渡还是那个西津渡,人却不是原来那个人。原来到这里,后悔没带单反,但这里拍,那里拍,硬是想拍出单反的效果。如今,只是稍微拍点景物照,人物照已不想拍。为啥?你应该懂。物是人非也。
翻两张当时的手机人物照:
岁月是那啥?
这边挂了好多红红的短条幅,哦,是中秋猜谜。有些,已被人猜出,粘贴了谜底,有些还没有。驻足,猜测,却发现脑子短路,不会猜。即便是字谜,也不像小学生谜语那么好猜。瞎猜一个,告诉主办方,人家给了明显暗示,获知了谜底,居然也有礼物,收获两枚书签。哦耶!
之前爬过的高骊山虽一块块的石头蛮好看,但强度蛮大,而且完整的爬法要一天,久未爬山的我们肯定无法胜任。于是,调整计划,就近玩玩。
车子行至北固山处,一望无停车场,便不去“怀古”,继续往前。至焦山,买票。
焦山,早年游过两次,两次均留下了“没啥印象”之印象。
下得游船走上岸,心想:也许,焦山自有她的魅力,只是早年的我不懂欣赏,不过没关系,自有欣赏她的人。随即联想:也许,早年,我错过了欣赏某些人,不过没关系,自有人欣赏他(她)。
这并肩的两艘船,红的艳,绿的俊,装扮得像不像一对新人?他们在不在窃窃私语,或者暗送秋波?
万绿丛中一点红,有小清新的气息。
绿荫下的新娘。哦,你为什么不说话?
瘗鹤铭,焦山摩崖石刻的滥觞之作。文字介绍说:掉在江中七百年,后被人捞起。
古炮台。
中秋团圆日,亦是假日。发现好几家带着两个孩子的,有一对男孩的,也有一对女孩的,一男一女的倒是不多。一位年轻的父亲带着一对姐妹,姐妹俩一人一个竹竿套网兜。捕蝉?竹竿短了点。捉蝴蝶的吧?那欢蹦乱跳的样子吸引了我的眼球,忍不住偷拍了下。
摩崖石刻群。其中一块。
焦山公园逛下来,左小腿涨,右脚趾顶。廉颇老矣,打道回府!
好歹现在是中秋夜,就这么收尾似乎不够圆润。不论是傍晚时金黄的圆月,还是现在已升至高空的皎洁的明月,手机都拍不清,所以,图不上了,只道一声:中秋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