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晚,净静被一则泰国广告感动哭了。
广告的开头一片黑,只能听到一个男人的喘息声……
接着,一个老人对着一个男人(芭乍)说:“你不去学校吗?”
然后,镜头转换到上课的场景——
孩子们一个两个都时不时地回头,看坐在最后一排睡着的老人。
而后,镜头就转换到了家长们闲聊的场景:
“这是学校,又不是他家。”
“就是啊,孩子怎么可能集中精神学习呢?”
“听我家孩子说,老师有时还得让学生帮忙照顾她呢。”
“天天把妈妈带来这里,我倒挺可怜这些孩子们的。”
“我正琢磨让我家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去。”
短片中的家长们因为芭乍老师把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带到学校对孩子的学业有影响,所以专门找了校长投诉。
却不曾想,在校长跟芭乍谈话的时候,芭乍的母亲走失了。
而在这一刻,孩子们竟自觉地组织起来寻找,这时家长们才发现,芭乍老师对母亲的悉心照顾,在潜移默化之中,已经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了感恩父母的爱。
会坐在车上对母亲说:“等我长大,我也要给你开车。”
也会在放学后给来接送自己的母亲,一个大大的拥抱。
如思想家色诺芬所说:“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
如果一个人连父母都不感恩,那这个人的品性就有待考量了。
2
《资治通鉴》所述:“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前段时间,微博上有一位网友发博称:女儿偷偷转走他300万元,和男朋友在国外吃喝玩乐买奢侈品,他多次劝阻未果反遭女儿拉黑。
据了解,跟前妻离婚之后,他一直觉得亏欠了女儿,对女儿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在物质上更是尽可能的满足她。
谁知前脚刚把女儿送出国,后脚就发现家里的银行卡不见了。
他在微信上苦苦哀求女儿——
“如果你不把钱退回来我只有死,你花的钱是带血的钱,是老爸拿命换来的。”
可是女儿却对此置之不理,直接把他拉黑了。
而比之更甚者,是在母亲拿不出钱后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
在外留学多年,一朝回国,不是想着赚钱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是拿出携带的两把尖刀在机场刺了母亲九刀。
事后被捕,在记者过来采访问及弑母理由时,他轻描谈写地说:“我就是觉得母亲在骗我,不是没钱,我很气愤,就一下爆发出来了……”
原以为宠出的是个窝心肝,谁知却是个“讨债鬼”。
父母以为自己对孩子的百依百顺可以换得他的感恩,却没想到还没等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反而被深深伤害了。
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父母等着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却变了“样”。
3
而这样的悲剧,其实是大多数中国式父母都存在的问题:用自己的无私,换来了孩子的自私,付出了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追根究底,问题到底出在哪呢?
更多原因还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中国式父母往往以孩子为中心,为孩子付出全部,习惯包办孩子的大小琐事,却忘了孩子有学习爱与给予的权利。
他们都习惯把苦往自己心里咽,将孩子屏蔽在一个虚拟的世界中,隐去了生活的真相,让孩子在自己的付出下,变得麻木无感,熟视无睹,不懂得何为反哺感恩。
其实,如果他们学会适当示弱,让孩子了解自己辛苦,得到的可能就是一个懂得感恩,勇于承担的孩子。
在地铁上,一个小男孩努力踮起脚,抓住拉环,咬紧嘴唇,用力保持平衡,只为支撑起倚靠在自己身上小睡的妈妈。
看到妈妈也会疲惫,也有依靠自己的时刻,男孩心头陡然升起担当的愿望。
而这一场景与孙红雷前几天刚转的微博,何其相似。
地铁上,一位老人侧身躺在儿子的臂弯里,像个孩子,舒服地睡着。
其实,心存感恩的孩子不难养,只是看你如何做。
世界上懂得感恩的孩子,其实远比不感恩的多!
4
不过,若说到成效如何,基于机会成本意识,应该是年龄越小越容易纠正他们的“感恩”观,具体操作如下所述:
-
不要替他做分内的事情,将一些家务活分配给他干
积极邀请他参与家庭劳作中,体会劳动的辛苦
悉心照顾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教导孩子学会感恩父母
-
用奖励机制来鼓动孩子表达感谢,让他形成说“谢谢”的习惯
深入沟通,让他明白并不是他想要的任何东西都可以得到
由浅到深地“学习”,慢慢形成感恩的思维,做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会感激别人替他所做的一切,珍惜他所得到的一切,觉得拥有眼前的一切既快乐又幸福。
作为父母的你们,如果不想要将孩子培养成“白眼狼”,那就不要把孩子宠得过了度,助长他们的“理所当然”,要去教导孩子学会感恩。
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今 / 日 / 话 / 题
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