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这么久,觉得干什么是都有什么事的套路或者说是逻辑,那么生活本身的逻辑是啥呢?我猜是是交换。
为什么会觉得是交换?
小时候被催着上各种补习班,什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千万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考上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挣更多的钱,娶到好媳妇……总觉得这是不断增加自身筹码去换取未来美好的生活。
爱情:用吾之心换彼之意;
娱乐;用时间、精力等来交换心情的愉悦;
工作:用时间、能力、精力等来交换工资、奖金、职位、社会地位等。
人类本身就是群居动物,通过彼此之间的协作,便于生存下去。现代社会,知识爆炸性增加,分工的逐渐细化,复杂的工作更需要彼此之间的协作。而以上所说的协作,其实都是交换的范畴。
我们怎么看待一件事决定了我们如何面对这件事,然后它决定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交换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用自身所拥有的去交换自己所想要的,欲望无论什么样的人、处在什么阶段都永远会有,因此交换将永存。
当然如果抛出伦理道德因素,父母用对孩子年少时的爱与陪伴,来交换年迈时孩子的爱与陪伴。这其实从某种程度上,也是说得通的。当然,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无论父母对我们怎样,我们都不可能不照料他们。另一个抛去道德因素的例子,就是花钱包养姑娘,男子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女孩用青春换来了金钱。
那么如果不抛出道德因素,作为普通民众,有道德、有责任的良好公民,我们能用什么来交换,什么不能来交换呢?
先来说说不能交换什么,不能交换的当然是我们认为无价的东西,比如尊严 与灵魂,如果事物本来就无价,那我们还交换什么。
无论怎样,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内心(包含尊严、灵魂、精神等)始终是无价的,这是我存活于世的根本。
那我们能交换什么?我们可以提供给别人的东西,就是我们可以交换的东西,其中最基础的是时间、体力;其次是自己的智力、技能、金钱、个人专利、地产、情绪、情感等等。
拥有交换的东西,并不一定就能代表可以发生交换,发生交换需要以下三个前提:
1. 自身拥有交换的筹码。
2. 对方需要你所拥有的筹码。
3. 对方知道你有他所需要的筹码。
简单的说,朋友A大学毕业有时间,会网页设计,(满足交换前提一),而此时一家公司X正缺少一个网页设计的员工(满足交换前提二),朋友A通过某种渠道得知这个消息,发送简历给该公司且被HR看到(满足交换前提三)。
满足叫交换的三个前提并不一定能代表交换一定可以成功,要想交换成功过的关键因素是双方对彼此筹码的估值。由于彼此双方对对方筹码的估值不同,可以将交换分为三类:等价交换、以大换小、以小换大。
我们无法保证对方对我的估价是否合理,为了提高交换成功率,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首先站在对方角度发现价值,去思考对方真正需要什么,有可能对方连自己需要什么都仍不清楚。面对对方的需求,去思考可以给对方提供些什么?
工作求职的例子很明显,公司需要一个前端工程师员,懂HTML/XML/CSS等,而你恰巧又都懂,去面试的话成功率会比较大。
当我们发现自身的筹码换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则需要增加自身的筹码。
如果男神是个颜控,那就需要自己减肥、读书学习增加阅历来提高气质,当然也可以微整形。如果某项职位所需的技能自己还没有,那就该立即去学习。
年轻的时候,时间是最主要的筹码,同样也是最便宜的筹码,因为大家都有,不存在稀缺性。筹码如果大家都有那就不值钱了,要想筹码的价值提高,需要的是不断学习、深度的思考与勇敢的心。
如果前几年我能预估房地产可以如此火爆,通过按揭形式在深圳、北京多买几套房,那么我现在就可以天天浪了。(捂脸)。深度的思考才有可能预测到房地产的如今的蓬勃发展,有勇敢的心才敢在当时贷款买房。
价值永远与稀缺性呈正比,你拥有的独特筹码在这个世界上越稀少,估价才能越高。当然,我们并不能保证每一次的交换都是公平的,尽量不要去粉饰自己的筹码,企图以小换大,最终倒霉的只能是自己,毕竟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同时,要给自己设立一条止损线,如果发觉自己吃亏到不能忍了,那就就地“议价”,如果还不行,那就终止交换。
人生在世不过几十年,最好还是认真考虑下自己最终所想换的东西是什么,然后用自己最开心的方式去兑换。并不是每个人开始都有很多筹码或筹码价值很高,当自己筹码少且价值低的时候,好好利用自己的筹码,而不是自怨自艾;或许在每笔交换之前你可能是弱者,但一次成功的交换之后,你可能成为了一个强者。毕竟在风口,猪都能飞。不到300斤的我们,怎么能失去飞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