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课文最早出现在九年级的语文课本当中,今天通知学习的地点设在高中,我还疑惑了一下,未必这是一堂高中课堂?
开车紧赶慢赶到了。上楼梯时听到有学生叫我,竟然真的遇到了他们。只不过我赶时间赶紧去了教室,不曾想在教室也遇到了学生。原来听的就是他们班的课,工作室的领头人是他们的语文老师。敢情我加入的是高中老师带队的工作室啊!这让我一个刚调到小学老师颇为尴尬呀!
等我坐定,课就开始了。老师年纪看着有五十多了,那种历经岁月的洗礼所留下的痕迹毫不掩饰地显露在他脸上。不过倒是显出了几分亲切,听他的课也着实被他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所吸引。
课堂前面几分钟我还沉浸在“怎么没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的疑惑中,后来一想,高中教学更多的可能是知识的碰撞,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不重要了吧!后来课堂渐渐有学生能主动答题了,而且见解已经不是我能匹敌的了。
老师的最终目标是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结合书本中第十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及联系前后几回,问题设置包括“林冲刚出场时是怎样的?”(儒雅悠闲)“后来发生了什么?”(夫人被高衙内调戏、隐忍)、再通过想象对比武松、李逵、鲁智深遇到这种事时的做法,得出林冲其实是一个“理智”的人。讲授这个环节时老师提到的“中年男人的艰难”惹得全场一阵暗暗喝彩,的确林冲这个中年男人有太多不容易了。
后来紧接着问题又来了,林冲这么一个理智的人怎么会“走”上梁山呢?通过分析书中种种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事件,加上风、雪等环境的助力,我们看到了一个被现实逼迫得走投无路只能落草为寇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在分析的过程中,我甚至不敢有一丝分神,因为对于知识储备不足的我来说,这简直是在输入新的知识。
不料听得意犹未尽之时,这堂课竟然已经到了尾声。听闻旁边几个听课老师也在感叹“怎么就下课了呀”,我想这堂课的精彩无需多言了。
评课的过程中大家称他为肖特,才知道他是一个特级老师。评课时听了三位老师的发言,我觉得自己话都不会说了,词汇量匮乏啊!读少了书啊!
再想起他们读九年级时我也给他们讲过这篇课文,只不过九年级时课文短些,现在一对比,九年级基本上等于没教。难怪一堂课下来,原来的学生没举手发过一次言,难道是因为记得我的叮嘱“以后走出去千万别说语文是我教的!”怕暴露我的才疏学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