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我做了一个看似疯狂的决定,参加了一个为期5个月的打卡训练营。
对,不是21天,也不是100天,是5个月,整整150天不间断的打卡。
有个朋友吃惊道,“撑过21天我半条命都快没了,150天,你是不是非人类?”
我笑了笑,确实挺不可思议的。
在别人眼里,有些时光只是悄然无息的流逝,但在自己这里,却饱含不为人知的挣扎。
这一百多天,有我抱着高烧儿子的崩溃,几个小时憋不出来一个字的抓狂,努力无果却又不甘的一次次死扛。
每一天,我都被虐的挠心挠肺,在坚持与放弃的一念之间摇摆,
但,当我回头再看,又发现那些崩溃的日子,无非是在跨越外界和内在的两道门槛。
深陷其中,它们都是一座无法翻越的大山,破釜成舟,又有很多条登山路径。
01
成年人的世界,精力不够,永远是避无可避的问题。
身为全职妈妈,我的精力全都贡献给了,一个处在捣蛋高峰期的儿子。
但,再折腾,也总有他玩累的时候。
真正的崩溃,却是从儿子生病开始的。
扛过第一个月后,我还没来得及窃喜,全家老小的身体却扛不住了,一个接一个的得了流感,相继病倒。
生病后的儿子,比平时要粘人一百倍。
除了我,他不接受任何人抱,也不允许我能坐一会儿。
我撑着快要炸掉的脑袋,挂着高烧昏睡的他,在大厅艰难的来回走动,
脑子里装的全是“求你快点退烧吧”,根本没有多余的脑容量,留给打卡和写作。
但,停下来,就意味着撕开了自律的口子,一旦开始,只会任它越开越大。
我告诉自己,咬牙忍一忍吧,熬过这几天就好了。
可成年人的世界,最大的谎言,莫过于熬过这阵就好了。
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秒还有什么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也没法儿奢望,世界能给你过多喘息的机会,让你时间充足,精力充沛。
就算那些单身又自由,毫无家庭琐事牵连的同学,也要加班熬到大半夜,再飞奔回家赶作业。
谁的生活不是一边忙的鸡飞狗跳,一边还要挤时间努力?
但即便如此,精力不够,仍然不是放弃最好的理由。
那时候的我,已经完全舍弃了,要写的多好这个念头了,只求千万不要掉队。
我强压着身体的不适和时不时的焦虑,腾出一只手拿出了手机,先去浏览当天的打卡题目。
然后,一边抱着儿子,一边思考该怎么去写。
最后,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去记录断断续续的灵感,磕磕绊绊的完成了作业。
其实,当你时间精力不够时,你可以稍微降低一下完成标准,不要严苛自己,完成比完美更加重要。
同时,试着拆分一下任务,看看有哪些步骤,怎么分散到不同的碎片时间完成。
比如:写作打卡,可以被拆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浏览题目,开始构思
第二:写下来
第三:检查写下来的内容,是否需要补充。
我的很多同学,都是这样拆分,然后利用早晚通勤和午休时间完成的。
所以,不要因为精力不够,就轻易放弃啊。
02
被虐到崩溃,不妨去追问坚持的初心是什么。
很多人以为,没时间是坚持最大的敌人,但,与舒适区的博弈,才是坚持最大的障碍。
写作打卡,是一件特别费劲的事儿。
它不仅需要你克服本能的惰性,每天写写写。
还要烧脑各种各样的打卡题目,变着花样儿狠狠的虐自己。
我常常被磨到不行,从儿子午睡就开始写,几个小时后,除了一堆废弃的草稿纸,一个字也没憋出来。
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我急的直抓头发,泄气的丢掉手里的笔。
受不了了,不想写了,爱咋咋滴吧。
但,成长就是一场自我突破之旅,你不可能永远行走在舒适区,然后轻轻松松的进步。
每一次抓狂的死磕过后,实际都推动自己,往前又迈了一步。
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但为什么还有人因此而放弃呢?
或许是坚持为你带来的意义,还不够深远。
对于一个迫切想知道,自己的人生,还能不能产生更多可能的我来讲,
坚持,才能遇见那些可能。
而放弃,则意味着摧毁我所有的信念,再一次将自己打回那个失败的原形。
你看,你半途而废做不好的事情,又多了一件吧。
这种熟悉的挫败,可能让我以后连尝试的勇气,都不会再有。
所以,即便每一天的我,都在舒适区以外的泥泞里挣扎,但骨子里却绝不允许自己放弃。
如果你坚持一件事,被虐到分分钟想放弃时,不妨一遍遍的去追溯自己做事情的初心。
我究竟为什么要做?
我想要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直到你追问清楚坚持下去的意义,并死死的捍卫它。
这将是你在突破自我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的一把利器。
03
不想努力的背后,是缺少自我反馈的正向推动。
精力不够和突破舒适区,是坚持中最常见的问题,
但,5个月的马拉松式学习中,最恐怖的状态却是,自己不想努力了。
记得第二个月开始,群里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取得了进步。
而我呢,好像并没有多大变化。
至少,没有获得过任何外界的表扬,证明我进步了。
仅存的一丝信心,瞬间被淹没的荡然无存。
我开始消极怠工,怒刷一圈综艺,写好的初稿一个字也不想改。
然而另一方面,我又控制不住的怀疑,扛了这么久,真的没一点进步吗?
我不相信,也不甘心。
但,进步究竟在哪儿,我又说不上来。
我突然意识到,问题最大的症结在于,自己没有一个可衡量进步的标准。
有个朋友告诉过我,她能持续不断的健身,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健身有数据反馈,瘦没瘦,腰围小没小,数字能立马体现出来。
正是因为这些及时的反馈,成了她跨越障碍后的能量补给,坚持下去的动力。
不然,每燃烧一次,就可能离停下脚步更近了一次。
后来,我试着自己去设立进步的标准。
我把每天的题目和灵感,记在一本单独的本子上,去追踪思维的路径,对比与过去的变化。
我不关注别人进步了多少,只留意自己的薄弱环节是什么,怎么改进。
慢慢的,我摸索出了一套,自我反馈的机制,有了自己稳定的学习节奏。
一段时间后,我的文章发生了变化,最近的一篇竟意外的收获了老师的表扬。
但,比起这些,更重要的是,我收获了每一次坚持所带来的内心支撑。
一次又一次的死扛,让我更加笃定了写作这个方向。
150天的锤炼,也让我登上了“坚持”这座无法征服的高峰,见到了从未见过的人生风景。
我发现,所谓的坚持,不过是硬着头皮扛了一次又一次而已。
但,越坚持越容易坚持,因为坚持早已形成一种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