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咱们这几期的话题想谈论的是关于“艺术是如何成为艺术”的。其实,上一期节目,只能算是一个开篇,开了一个头而已。后面才是重头。当然,还需要说明,这个话题太大太大,今天还是无法掰扯清楚。
不过,昨天咱们也说了,艺术成为艺术,和两个东西有关,一个是“界限”,一个是“宁静”,那么,在艺术作品之中,我们通过古希腊雕塑的例子说明白了,界限其实就是一个世界,唯有当这个世界存在的时候,诸神才能存在。
当然,还需要厘清的是,如果不是以诸神为题材,艺术可以称之为艺术吗?肯定可以!艺术不是靠题材取胜的,如果只要如此,那么,《西游记》就是天下第一了!
艺术之所以不是靠题材取胜,是因为,艺术是一种寂静之音,是人和世界的关系的一种展现。所以,任何作品,只要意在去展示这一点,它就是艺术,哪怕你的题材是一种破旧的农鞋!
终于把话题过度过来了,咱们今天要谈的是一双农鞋。我也不买关子,咱们要通过梵高的作品一双农鞋,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艺术是要宁静的。
此言一出,莱辛肯定说:拉奥孔不惊叫,是因为惊叫这一表情和美不相容!叔本华肯定会说:得了吧!拉奥孔不惊叫,是因为雕塑没有声音的功能,所以,干脆就让他闭嘴!
哈哈,怎么样,话题又回到前面那期《寂静之音:拉奥孔为什么不惊叫》了吧?不过,叔本华对于艺术的宁静还有另一种解释:欲望产生痛苦,要想断绝欲望,那么,最好是用宁静的事物来平息胸中波涛。艺术作为生命的创可贴,当然应该是宁静的。深层的理论是:生命是一种意志,这也是生命痛苦的根源。那么,意志的熄灭,可以让人摆脱痛苦。所以,艺术也应该是宁静的。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听出来,话题又很熟!对啊!就是前面那期《都说红楼梦好,可究竟好在哪里》,哈哈,看出来没有,我看似随意安排的话题,其实都是千里伏线,就等今天埋伏大家一下呢!
那么,今天的这个节目就这么完了,一切答案前面不是都说出来了吗?可没那么简单!前面那些,都是小老鼠拉木线,大头在这里呢!
咱们今天鉴赏的油画是梵高的一双农鞋。
1886年的时候,梵高爱上了画农鞋。一连画了很多张。一些解读来说,描绘的是一双鞋子安静的躺在地上,就像一对亲兄弟一般紧紧地靠在一起,暗示着画家和胞弟泰奥之间无价的情义。那双鞋子是那样的破烂,它们悄无声息的躺在那一片黄色的土地上,但是它们却仅仅的依偎在一起,好像它们永远左右相依,前后相随,永不分离。就像画家和他的胞弟一样。
这种说法,千万别信,纯属胡扯,因为我们说过,之所以不可以凭借艺术家生平来解读作品,原因就是艺术家之所以创作艺术就是为了摆脱生活。
咱们看看一代宗师海德格尔如何解读梵高的农鞋作品: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积着那双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垅上的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孤零零地在田野小径上踽踽独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耀着大地对成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是朦胧的冬冥。这双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亡逼近时的颤栗。
其实,海德格尔着重点明了一点,这种农鞋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在海德格尔看来,这双农鞋不是一种静止的存在,而是夹缠着过去未来现在的存在,一双农鞋,道尽命运。
问题来了!
为什么绘画只能展现一个恒定的瞬间?或者有人说,绘画是空间艺术,和雕塑一样,只可以展现瞬息的事情,可是音乐和小说,却可以拓宽时间幅度。
那么,为什么音乐和小说又不是无限延伸的呢?
这近乎无理取闹的问题,其实指向一点,艺术,是存在界限的。
在这里,为了方便叙述起见,我们引入海德格尔关于艺术的两个术语——"世界"和"大地"。我们将"质料"名曰"世界",将"质料所构成的总体"名曰"大地"。"世界"是一种意欲展现事物本质,一种意求突破的力。"大地"是一种意求封固,意求锁闭的力量。显而易见,世界和大地的关系,本质是一种斗争的关系——突破力和封闭力无休无止地抗衡。
当大地锁闭的力量优势地压倒世界突破的力量之时,这种斗争则不复存在。 当世界的突破之冲动,轻而易举的突破大地的锁闭,这种斗争亦将不复存在,。
唯当世界的突破之力和大地的锁闭之力彼此旗鼓相当之时,斗争抗衡才能继续。世界愈是寻求突破,而大地愈是将其锁闭。这是一种暧昧的临界点,一切在这里统一而又平衡。世界欲盖还张,大地合而不隐。
两股惊涛骇浪般的力,彼此制衡,永无胜负。
然而,当人们能够窥探艺术内部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是狂风暴雨?是疾风恶浪?是飞砂走石?恰恰相反,是宁静。大地和世界,这两股不停地迸发的暴力,在相对极限运动的时候,产生最高级的动荡,就是宁静。
宁静!艺术是亘古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