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爸爸屡次提醒孩子注意却丝毫不起作用后。终于忍不住大声呵斥孩子道:“你给我站到墙角去!”差不多过了十分钟左右,孩子逐渐安静了下来。他开始让孩子自己解释“为什么被罚站”以及“为什么爸爸提醒了之后还要继续那样做”。
实际上,孩子在兴奋的状态下自控能力通常不起作用。因此,这个时候父母生气也好,批评也罢,他们都听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下,这位爸爸让孩子“面壁思过”,可以让孩子迅速恢复冷静,然后开始回过头审视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之后再告诉孩子“爸爸是因为x x才生气的,我不希望你再有这种行为",这样一来,孩子也就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批评教育了。
这是一个下意识地赋予责骂批评以“仪式感” 的范例。
相信很多父母小时候犯错后也会被关进“小黑屋”,有时还会被要求“正襟危坐”后开始接受长辈的训话。如果骂与被骂这种亲子间的行为过于频繁,其效果就会越来越差。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让孩子做出“面壁思过“或者“正襟危坐”等非日常的行为,也就是通过所谓的“仪式”,可以让孩子很快进入严肃认真的状态当中,并从中感受到“爸爸妈妈是要动真格批评我了”。
通过非日常的场景让孩子感受到非比寻常的氛围,可以大大提升责骂、训诚的效果,甚至有时候都没有必要再对孩子进行语言上的批评教育了。
当然,日常生活中该提醒的事情还是得提醒。与那些反反复复几乎让耳朵磨出茧子的言语上的责骂相比,让孩子在严肃的氛围中采取特定的姿势去反省,用身体去记忆。这种方式可以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更深刻、更久远的影响。
意志力和忍耐力的锻炼也是如此。亲身体验可以在孩子的心里扎下更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