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对于人类而言最平等。无论贫富,时间给予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时间对于人类或许最平等。无论贫富,时间给予每个人每天24小时,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对于这笔“财富”,有人善加利用,收获满满;有人缺乏醒觉,两手空空。时间是门艺术,掌握和善用它,将助你在2018年事半功倍,早日达成新年目标。
近百年的研究发现,时间对于造就人类的生产力、健康及福祉会产生巨大影响,这个过程却潜移默化,不易察觉。这些研究成果也再次证实了一句中华古训:“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默默无声 时间正在规划你我的人生
《华尔街日报》报导,人们普遍了解,时间对于自己很重要,然而就如何规划时间,人们往往仅凭直觉而缺乏合理的安排。其实,时间是门艺术,也是门科学。懂得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从事不同的工作,将有助人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十年来,从经济、医学到社会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者不断发掘时间的内涵与背后的科学,以及时间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例如,一天中时间的起点、中点及结束点,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记忆和认知力?一组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如何在时间上同步?甚至当人们使用不同时态的动词时,他的行为也能发生某种微妙的变化。
研究者发现,时间对于造就人们的生产力、健康和福祉,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这个过程却潜移默化,不易察觉。
大多数人了解的时间“单元”包括分、秒、小时、星期等——人类的祖先也借此来划分时间的长度。同时,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以固定的速度运转,为人们带来白昼与黑夜的区别,而白昼对于人类的生活最为重要。了解运用时间的科学,特别是能够善用白天的时光,将有效提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效率,为人们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带来有力的帮助。
那么,如何达到有效利用时间,使自己更健康、快乐和高效呢?
早在一百多年前,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就开始研究时间对人类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他发现,人们在早上的学习和记忆力比晚上要强许多,包括记忆那些枯燥乏味的单词和发音。
之后,研究者对时间与人类精神的关系继续展开研究,并得出了三条结论。
首先,人的认知能力在一天中会发生起伏和变化。一天中有16个小时大脑处于较清醒状态,人们在这个时段会更有效地预见大脑的反应,如警觉或放松等。人在一天中的某些时段,会反应得更聪明、敏捷和富有创意。
第二,时间对大脑带来的日常波动有时是极端的。牛津大学神经和时间生物学家福斯特(Russell Foster)以及《生命的节奏》作者克雷茨曼(Leon Kreitzman)在研究中写道:“(时间)的日常高点和日常低点对大脑反应带来的变化,与人们适量饮酒后产生的效果没差多少。”
第三,我们的工作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工作内容及在什么时间做。有些工作在早上做更高效,有些在下午做更轻松。
一分为三:时间的高峰、低谷、反弹期
由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领导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人在一天中会经历大脑活动的三个重要时段:高峰、低谷和反弹期。大约有1/5的人会呈现与此相反的表现,这些人常被称为“夜猫子”。
在时间对大脑作用的高峰期,即早上到中午的时段,随体温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专注力、敏捷度、学习和工作能力也获得提升。特别是接近中午的时间,人们的工作效益更高。这个时段特别有助人们从事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分析或研究性工作,如撰写法律文件或审核金融报表等。
人们的专注力和醒觉度从中午开始到下午3点左右,将直线下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也随之滑落。这就是研究者所说的时间的低谷。
哈佛大学及丹麦的研究者对两百多万名学生,经过四年的调研发现,对于同一份考题,上午完成的学生比下午的学生成绩要高很多。后者的测试结果与缺课两周的学生的成绩无异。
同时,研究还发现在医学界,下午时段发生医学事故的可能性更高。由“健保质量与安全”(Quality and Safety in Health Care)在2006年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杜克医疗中心约九万例手术记录显示,在下午3点左右麻醉师出现医疗事故的可能性,比晚上8点要高出三倍。
也就是说在下午1点到3点左右的低谷时段,人们的注意力和工作效率最差。此时更适合做一些不需要太用脑的重复性工作,如回复邮件、为文件归档、做费用报告等行政事务类工作。
最后,一天中时间的反弹期出现在傍晚,即下午5点到华灯初上的7点左右。在这个阶段,人们更善于从事不同种类的工作,特别是需要洞察力和创造性的工作。
美国两位心理学家Mareike Weith和Rose Zacks在201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428名受访者中,一半的人在早上的醒觉和敏锐度更高,而所有受访者在傍晚的洞察力和创造力都比上午更高。
转眼就到2018年。要在新年中早日达成目标,首先要选准时机,然后展开工作,达到心理学所讲的“同步效应”,将时间与工作内容做最好的配对:早上应从事严谨和动脑的工作、下午从事重复性劳动、傍晚应充分发挥创造力。由此,祝您在新年中取得进步,收获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