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岚女士在《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中提到:
现代霸凌分为:传统霸凌、流言霸凌、网络霸凌和大众电子霸凌四类
当我再次翻阅东叔的《恶意》时,一种冰冷的感觉在我的脊髓蔓延开来:四类霸凌,在东叔的这本书中就占了三种!!!想想真是思恐至极。
今天,我将借助《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剖析隐藏在这恶意背后的霸凌事件。
被霸凌者日高邦彦在初中时曾被同龄的孩子用胶带捆绑,有时甚至还会被泼盐酸!这实际上就是第一种霸凌——传统霸凌,即靠武力欺凌,通常是以大欺小,以多欺少,以强凌弱,采用打骂、恐吓等方法,可能完成身体和精神伤害。
在这本书中体现出来的第二种霸凌是流言霸凌。案件的嫌疑人野野口在好友日高死后曾向警方提供了一份案发当天的手记,而在这份手记中暗藏着一条诱导警方侦查方向的线索。野野口本身就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且作文在中学就多次受到老师的好评;虚构、编造故事对他来说并不难。于是他编造了日高残忍杀死邻居家的猫这一“事实”,他通过手记最终达到贬低日高人格的目的。利用散布流言蜚语去败坏被欺辱者名誉的行为就是上文提到的——流言霸凌。
后来他又利用自己家中大量与日高作品相似但又有出入的文稿诱导警方提出的“影子写手论”,尔后不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将这一讯息透漏给各大媒体,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在感叹案情之扑朔迷离,情节之跌宕起伏的同时,又一个概念出现在我的脑海中,那就是第三种霸凌——网络霸凌,即利用电话、电邮、网络、手机短信等电子手段,向欺凌对象实行攻击、污蔑、恐吓等。
探究两人(日高与野野口)的过去,渐渐找到这条充斥着恶臭的黑色河流源头。嫌疑人野野口在初中时代也曾遭受他人的霸凌,而性格懦弱的他害怕反抗,这是外因;而内因是他的母亲不自觉流露出的日高家的那份轻蔑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他。
你没再和那家的孩子一起玩吧?
由此暴露了一个问题:
在霸凌者与被霸凌者养成的过程中,他们的家庭究竟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在当时,日高拼命照顾着野野口:野野口因为被人欺负,不想去上学时,日高就每天早上来接他上学;野野口与霸凌分子走得很近,使得老师担心不已时,日高便拉着他走进办公室,请老师放心;野野口抓青蛙时,日高也一一向他指点,告诉他哪里很危险,要重新寻找一个安稳的立足点……甚至在两人成年后,已是畅销书作家的日高更是向儿童文学出版社推荐了野野口,希望能帮助好友实现梦想。
但是野野口是怎么做的呢?
他向罕有的玩伴抱怨多管闲事的日高害他转学不成;他成为欺压日高的共犯,在背后不断讲着日高的坏话,使得霸凌团体的头目对日高深恶痛绝,从而导致霸凌的手段升级;他无法忍受这个温暖如阳光的人进入他的生活,因为与之相比,他是如此的自卑,阴郁与胆小!所以在得知日高新近写的以校园暴力题材的小说有可能被当做证物被查证时,他又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恩人痛下杀手。不可否认,野野口的母亲在他成长过程中流露出的负面情绪,间接影响了他的人格。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人的缺位对这场悲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就是日高和野野口的班主任老师。在案发后接受警察的调查时,他这样说:
野野口被人欺负?不,应该没有这回事吧?班上确实有恶劣的学生,不过,我从未听说他曾受到别人的迫害。
如果他能够及时发现校园暴力的存在,能够及时与当事人的父母交流,对野野口与霸凌者进行有利的心理引导,那么,野野口遭受的心理创伤是不是也能够相应减少呢?
野野口一直生活在日高的阴影下,于是他布下这样精妙的一个迷局,想借此与之一较高下,但最后他还是输了。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霸凌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贯穿整个故事的,是被欺辱者从被霸凌到施加霸凌的身份转变,这足以说明霸凌事件后果之恶劣!而在《我们为什么被霸凌》一书中也同样提到:
鲜少有被霸凌者能够在经历非人的虐待后,保存较大程度的人格。绝大多数被霸凌者找不到合理的渠道疏导,因此他们会寻找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作为发泄的出口,从而制造一个又一个的受害循环。被霸凌的创伤,蔓延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恶,在疯狂生长,令人不能呼吸。
霸凌事件不仅仅存在于小说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是比比皆是。我相信,你和我一样,都会虔诚地祝福:
祝福每一个孩子,祝福每一个正在决定、塑造、影响孩子家庭命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