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休息区,一女子在打电话,有几分姿色。一会儿娇嗔,一会儿皱眉,脸上自始至终都散发着温柔的光。偶尔有音浪传来,“那我过年不回来了,你不是说不想我的吗”,电话那端的人不知道说了什么,她又道“我真不回去了,没意思”。我心里嘀咕,啥人啊,在这公共场合秀啥?不知道又说了些啥,听着她有点哭腔,脸上黯淡又落寞,“你连想我都要姥姥教你说吗?你跟小姨过年吧,我不回来了”。哦,原来是跟她的孩子在打电话。
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就在眼前,超市里人头攒动,广播里滚动着刘德华的“恭喜你发财,礼多人不怪”,烟酒柜,副食品柜,更是闹猛。回头再看那位打电话女子,显得格格不入。她已经挂了电话,一个人呆呆的坐在凳子上愣神。突然,我就有点心疼她。
她是不是在想出来打工是正确的吗?看她的年纪,她的孩子应该还小,哪能知道父母为生计奔波的艰辛,哪能懂得父母为了让他们吃得更好点,穿得更暖点,多买两本课外书,日益劳作的疲累。每个忙碌着没有闲暇的日子,父母并没有空闲去想远在家乡的孩子,因为他们的不能陪伴,小小没有蒙尘的心灵,那一丝丝的凉意,一丝丝的委屈。而现在,坐在超市凳子上的她,一定也是失落和伤心吧。
其实,已是妈妈的她,也是别人的女儿。她为电话那端的孩子伤心和失落,她不知道,孩子的姥姥也因为她思念和牵挂。
活到四十岁,除了苏州读书的四年,从来没有离开过生长的城市。那天和孩子聊天还说道,我是个很幸福的人,自始至终和父母守在一起,从来没有乡愁。书上写到,离家方圆三公里之内有亲人,你就是一个幸福的人,那我确实幸福。虽然父母家离的远了点,但是妹妹家就在这三公里内。如果当初在苏州工作,嫁在苏州,会不会在某个节点,我也会坐在凳子上愣神,想我的父母和妹妹?
刚在苏州上学的时候,还没有双休,五一、国庆也没有很长的假期。那时的我,因为没有请假就回家,且逾期返校,还在班级做检查,校长,教导主任啥的都来了。人生里唯一的一次深刻思想检讨,印象深刻黑历史。实习的时候,每次放假前,我都会早早地去买好火车票,时间都是在清晨。算好大概几点钟有通往火车站的首班公交车,就买往后延迟大约四十分钟的车票。每次回去披星戴月乘公交,昏黄的路灯下,路旁的树影影绰绰,安静的苏州小城,让我的心情美丽到会飞。那样迫切又焦虑的归心似箭,只有有着乡愁的人才懂。
我有一个孩子,我不知道他将来会在什么地方有他自己的家,我不想我们彼此打电话,惦念着下一次见面是什么时候。我的父母年事已高,我还在和他们一起的城市生活,不用预约期盼着见面的日子,真的很好。那天读到一篇文章,“远嫁的女儿是父母丢失的孩子”,还好我的爸妈没有丢失我。
好好对我们的父母,好好对我的孩子,在我尚有能力和你们在一起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