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为什么会失败?因为,内部和外部的原因。外有蒙古帝国,内有昏君宋理宗,而且还被分成了两个时代,一个南宋,一个北宋。用我们来看看北宋的灭亡原因:党争是很大原因
王安石主持熙宁变法,本意是富国强兵,解决三冗问题。但变法太过激进,没有考虑到人心 太过理想化,在推行新法的过程中又用了一大批歪嘴和尚。结果变法在民间不得人心,不但没有减轻百姓负担,甚至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在朝堂上遭到被损害到自身利益的地主士大夫阶级的一致反扑反对。结果变法中途夭折,后被全盘否定。
变法失败本身并不能给宋朝进一步的打击。但变法打破了朝局原有的平衡,却没有建立新的平衡。撕裂朝堂,使官员士大夫分类为新党和旧党。从此政局就变成了新旧两党的相互拉锯斗争,内耗严重。旧党上台就全盘废除新法,斥逐新党官员。新党上台就重启新法斥逐旧党官员。甚至连旧党内部都分裂为蜀党洛党,相互攻诘,至使朝剧混乱。
总之变法失败之后,北宋的政治格局就是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在三冗问题没有结决的情况下,又加了一条党争内耗,使北宋朝廷愈加外强中干。加上北宋后期,西北开边,江南墈乱,联金灭辽,一系列战事接连不断,军队疲于奔命,财政消耗严重。又有徽宗钦宗这样的天子当政 ,频出昏招,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结果一遇强敌,骤然而亡。
讽刺的是徽宗年间几乎是宋朝最“强盛”的时期,不管是军事方面还是经济方面。
南宋还是有一次回光返照的时刻,1275年,随着荆湖的失守与丁家洲战役的惨败,南宋上下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不仅整条长江放线崩溃,连江南的很多地方都先后投降。朝廷上的主战派与主和派,却依然争执不休。在这种氛围下,临安的朝廷,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们一边不断求和,一边又杀死蒙古人派来的使节。事后,一边答应惩处斩杀来使的将领,一边又直接给肇事者们以巨额封赏。这种精分的极点的行为,彻底激怒了枕戈待旦的元军,让他们准备加速推进。
面对来势汹汹的蒙古人,南宋朝廷不得不任命主战派的张世杰为保康军承宣使及总都督府军,希望他能挽回败局。虽然是陆军将领出生,张世杰却因此成为了指挥南宋残余水师反击的最终人选。临危受命的他也明白,自己接手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烂摊子。湖北等地的沦陷,已经导致长江下游的几个防区间,交通中断。在江南直接受到元军威胁的情况想,北面江淮地区的宋朝领地,竟没有办法派出一支部队支援。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的最后一搏
临危受命的主战派 张世杰
所以,张世杰明知兵力不足,战力不及,还是决定要主动出击。因为南宋方面必须夺回临安外围的防线,打通和两淮地区的交通。这样才有机会去集结长江南北的残余力量,去和蒙古人进行最终决战。
1275年3月,张世杰派部将阎顺和李进一起,进军安徽的广德。同时派谢洪勇进军湖南的平江,刘师勇与李三进军苏南地区的常州。各地民众和义军纷纷响应,滁州民众更是将投降的王应龙抓起来送到江北的扬州斩首。阎顺则先在浙江安吉击败了冒进的蒙元汉军部队,然后顺利向北,拿下了广德。宋军的士气瞬间大振,终于有了可以继续作战的希望。
焦山之战:南宋王朝的最后一搏
张世杰策动的一系列反击 暂时拿回了不少要地
另一个好消息来自江北的镇巢。这里是南宋重要的军镇,并在周围地区都沦陷后,才投降到蒙元一边。蒙古统帅伯颜对此地非常重视,派遣了一些来自高加索与俄罗斯地区的阿速军驻扎,负责看守宋朝的降军。
宋军降将洪福想要反正。但他又知道自己的军队,根本不是这一小队阿速军的对手。于是他设宴款待阿速军的千户阿塔赤和也烈拔都儿,将两人灌醉后杀死。接着,原属于南宋的汉军也发起突袭,将毫无防备的阿术军,全部杀死。
面对南宋方面的突然反击,蒙元方面暂时也无能为力。由于西北方向上有海都掀起的叛乱,忽必烈让伯颜停止南下步伐,很多主力被调回北方参战。宋军得以乘虚而入,享受回光返照般的荣光。他们在这年的5月,收复了江北重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