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指数:四颗星
主要面向人群:对传统民俗文化感兴趣的人
推荐游玩时长:1.5~2小时
甘熙宅第,南京市秦淮区(张府园地铁站附近)又称甘熙故居或甘家大院,现拓展成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是中国最大的私人民宅,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
Dani最近入了手账的坑,所以一直没有写文,为了保证文章的流畅性,决定今天专门腾出一块时间记录一下4.27参观的甘熙宅第,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民俗博物馆。
张府园地铁站3号口出来,一直走,直到在自己的右手边看到下图右转。
这部分建筑很好定位,在一片高楼大厦中的古风建筑,十分凸显自己的特色。小巷子中最外面是一家十分有格调的生活馆。
经过生活馆,巷子左边就是目的地了。
进门左边是售票处,正方是本馆介绍。
经过检票进门,左边就是梨园雅韵,大概是唱戏演出的地方,也许是因为Dani去的时间接近闭馆,所以这里人烟稀少。
正着方向走,就到了一个类似门厅的地方,里面有着金陵甘氏家族的简介还有种种周边,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
门厅这里就是门票上显示的地方。
穿过门厅,Dani来到了庭院中间,这里既不是苏式建筑,也不完全是徽派建筑,但是整体风景很吸引人。
院子中有各种植物,上面也有相应的挂牌简介。
顺着院子向里走就是津逮楼了,这里不知道是因为刚刚重新装修完,还是展览品没有规划好,一楼的木头味熏得人头疼,展览物也很少。
下面的图是Dani在二楼窗户处拍摄的院子风光。
二楼的展览品相对较集中,多是书籍、砚台、雕塑等。还有模仿古代时期重建的书房一角。
出了津逮楼,Dani已经有些迷路了,这里展馆很多,而且各个建筑中间的间隙也很窄,几乎见不到其他人的影子。
院子中的古树倒是很吸引人,所以Dani决定穿过院子,不再顾及推荐游览顺序,跟着自己的直觉就好。
虽然Dani来的时候,参观的人并不多,但是这里的风景还是备受推崇的,还碰见了在这里拍摄婚纱照的人。
接着Dani走到了介绍甘熙宅第的建筑形式的展馆——九十九间半民居建筑群。
还有许多人物形态逼真的浮雕砖墙。
这里下午五点半闭馆,五点停止售票。Dani到的时候刚过四点,当天阳光又很强,恰好拍下了这样的场景。阳光正好,光晕完美的时刻。
再走着,就到了雨花石展厅,里面有各式各样的雨花石,绝对有意义的旅游纪念品。
旁边是古琴展厅,虽然Dani不具备相关音乐知识,但是还是惊叹于古琴成色的优良和造型的精美。
大名鼎鼎的南京云锦相信大家都有所耳闻,如果有对相关历史知识感兴趣的,Dani推荐大家同样可以去南京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参观。
剪纸厅不仅有电视播放着相关纪录片,两边墙上还有名家的剪纸作品和简介。
中央的桌子的桌肚部分,有精美的十二属相剪纸,因为Dani属虎,今年又是鸡年,所以拍了这两个属相。
Dani已经完全辨不清方向了,中间还有一排建筑展厅是专门为南京古代各类流传至今的手工作坊设立的地方。
因为时间接近闭馆,大部分作坊已经关闭。但还是有幸见到了做南京绒花的手艺师傅和南京微雕的手艺师傅。在严肃的博物馆中开辟出这样的空间让大家与这些手艺传人,这些璀璨的历史工艺对话。
穿过这些手工作坊,就到了介绍南京民俗文化的展馆,有各种民俗舞蹈、民俗音乐、民间传说,这些详细的介绍让Dani我进一步了解了南京的历史。
Dani的大学离牛首山不远。只可惜错过了今年去那里的最好时节。
除了详细的文字介绍外,还有镶嵌在墙里的LED显示屏在播放着民间传说的动画版,趣味十足。
空无一人的展厅。
南京钟,是跟雨花石、云锦一样能够代表古金陵特色的南京特产。南京钟,又称“本钟”、“苏钟”、“插屏钟”,是明末清初最早在南京根据西洋钟改制的一种南京地产钟表。
这里看样子是做交流活动的据点,可是Dani去的时候十分冷清。
备弄:各落建筑间有一条宽约1米到1.5 米的通道,又称甬道。它起到了消防通道的用途,由于封建社会男尊女卑,长幼有序,主仆分明,不得越雷池半步。主人、贵宾走正厅大道,而备弄就是供女人、仆人行走的通道。
除了这些璀璨的民俗文化之外,这里的园林风景也吸引了大批摄影爱好者。
最后附上一张导览图。
这里街区的整体建筑风格为了与甘熙宅第相呼应,都选择了古式建筑,除此之外,这些建筑多为茶馆,安静的氛围和并不凸显的商务气息让这里别有一番风味。
推荐理由:1.适合人们深入了解这座城市的底蕴。2.教育意义明显,但还需加强宣传,吸引更多的游客。3.景色秀美,相信不久的将来,完成修缮的甘熙宅第会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