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鸡汤,我更喜欢毒鸡汤。从小我们接触到的主流思想都是向我们宣传正能量,宣传努力的作用和价值,比如“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只要愿意开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然后给我们几个成功的案例作为榜样,比如75岁开始学画画,80岁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的摩西奶奶。类似这样的鸡汤从小听到大,我们不经意间被洗脑到以为付出99%的汗水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的成就了,仿佛努力是成功的充分条件,至少是权重很高的必要条件了。不经意间,我们形成了定见,形成了三观。
然而这种三观恐怕是天真的,彼得蒂尔在《从0到1》中,将人分成了四种:有理由的乐观主义者、盲目的乐观主义者、有理由的悲观主义者和盲目的悲观主义者。其中绝大多数人是盲目的乐观主义者 — 虽然我也说不出来为什么未来会美好,但是我就是觉得未来一定会美好。我想,鸡汤文化恐怕是重要原因之一。
真实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人努力与不努力之间能产生的变化恐怕并不大,或者换种说法 — “努力的态度”是众多成功必要条件中,一个权重并不怎么大的条件,我们过多地夸大了这个“我们主观可以控制的条件” — 我们自己的态度的作用了。那些我们主观控制不了的客观因素,才是权重大得多的必要条件,比如天赋、父母、时代、运气、财力等等等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恐怕才是真相中的权重顺序。
鸡汤可怕的地方在于它们“假话全不说,但真话不全说”,比如“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后面还有一句“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没有天赋,努力的作用有限。毒鸡汤吧?负能量吧?对不起,但这是真相。比如摩西奶奶75岁开始学画画,80岁办个人画展,最关键的地方在于她有画画的天赋,换了您自己,可能5岁开始学画画,80岁都办不了个人画展。。。当然,您可能会说,我不和别人比,和自己比就够了,我自己的能力因为努力得到了提高,我办不了画展,但可以成为个人爱好陶冶情操啊。呃,在我看来,这无异于阿Q精神,真实的世界里,恐怕还是以成败论英雄,孤赏自赏是个悲剧,无论个人的主观感受还是客观的现实回报都是悲剧。
我喜欢毒鸡汤不是因为我消极,而是因为我想知道这个世界的真相。早些年我是个只吸收了鸡汤的阳光少年,怀揣梦想努力又再努力,努力两个字就差刻到脸上了,仍然头破血流地撞了一鼻子灰。花了很多很多精力才终于发现了一个其实很浅显的真相 — 不公平是绝对的,公平是相对的。毒鸡汤是真相,底色是黑色的,鸡汤是希望,是黑暗中让人尚存念想的一丝浅浅光亮。
我喜欢毒鸡汤,是因为这种必需品却意外的稀缺,比起随处可见的鸡汤,毒鸡汤难得一见。毒鸡汤往往被认为是消极的,是不可取的,是政治不正确的。可一旦有人写了逻辑清晰又接地气的毒鸡汤,绝对会收到大量人气 — 我们大脑告诉自己这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但内心却告诉自己这毒鸡汤真让人舒适。我们需要真相,不管它多么残酷。既然现成的毒鸡汤少,不知不觉间我就养成了自己熬毒鸡汤的习惯,熬毒鸡汤需要有足够的阅历和一定的悟性。熬完之后,我不介意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然而讽刺的是,我是以普渡众生的心态去做的分享,却不时被贴上不阳光、消极、负能量的标签。。。罢了,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能量需平衡,正负能量都是必需品。鸡汤和毒鸡汤要打包一起服下去,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只喝毒鸡汤会抑郁,只喝鸡汤会被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打懵逼。天龙八部里,少林寺有十八项绝技,萧远山、慕容博和鸠摩智贪心偷学了很多项绝技,结果经脉大乱身受很重的内伤,扫地僧说少林每一项武术绝技都是杀人技俩,每多学一项就会加深一份罪孽,需要读更多的佛法来化解。这和鸡汤很像,每多看一份鸡汤文,就会增加一份傻乎乎的正能量,看多了就会变成一个盲目乐观的无成就之人,傻乎乎地以为是自己还不够努力,还在等着不知哪天会发生的天道酬勤。有没有人会等来?当然会有,世界这么大,当然会有人天时地利人和等来,问题的关键是,有多大比率天道会酬勤?是万分之一还是十分之九?是酬你个温饱还是酬你个功成名就?
不要期望过高,哪怕你尽了200%,2000%的努力。尽人事,听天命,才是正确的心态。每喝碗鸡汤,要立刻去找碗毒鸡汤化解一下,不然会鸡汤中毒,死于营养过剩。不是开玩笑。
负能量打底,正能量点辍,先喝毒鸡汤认清世界的真相,以绝望和愤怒铺上黑漆漆的底色,再喝鸡汤给自己一点渺茫的希望,完成绝望中的自我救赎。置之死地而后生。顺序不能错。
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