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聊一聊观舌的最后一个话题——舌苔。舌苔是一种散布在舌面上的一种苔状物,由胃气向上熏蒸胃中的谷气,食浊,凝聚于舌面而形成的。
正常的舌苔,一般比较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而舌面的中间和根部较厚。由于我们不同的生活饮食习惯,胃气的强弱,寒热,形成各种不同的舌苔,从而反射出身体的不同状况。
望舌苔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看苔质,二看苔色。
先说苔质,一般我们常见的苔质有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
舌面上的舌苔薄厚反射出身体里的邪气盛弱的状况。薄苔一般病邪在表,很容易痊愈,厚苔多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积食。
润燥舌苔,干湿适中,胃津,肾液上承,濡润舌面,表明体内津液未伤,属正常舌苔,或风寒表证,湿证初起。舌面水分过多,是水湿之邪内聚,寒湿内侵,或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液湿寒,痰饮内生,聚于舌面而形成的滑苔。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邪热炽盛,汗流如水,上吐下泻后,或服用温燥的药物所致,使津液不足,舌苔失去润泽而干燥。若进一步发展,会是舌苔干燥粗糙,津液全无,形成粗苔,秽浊的邪气都在中焦。
腻腐苔,一般都是脾胃湿热的原因。腻苔就是油腻一样的苔在舌面上,很难刮掉。多因体内湿浊内蕴,阳气被阻,湿浊痰饮停聚在舌面所形成。腐苔就是像豆腐渣一样堆积在舌面上,也是很难刮掉的。多因胃肠热盛,食积所致。如果舌面上是黏厚一层,像疮脓一样,这种苔叫脓腐苔,一般常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邪盛病重。
剥落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图舌,这种一般都是胃气不足,气血两虚形成的。地图舌多见于儿童,体质阴虚,跟体质有密切相关。
偏全苔,偏苔就是前后左右的某一局部有舌苔,舌苔偏于某处,此处的脏腑有邪气停聚。如,偏于舌尖,邪气虽入里未深,但胃气已经损伤。舌苔偏于舌中根部,外邪退了,但依然胃滞。舌苔仅见于舌中,一般是痰饮,食浊停在中焦。舌苔偏于左或右,这是肝胆的反射区,提示肝胆湿热类疾患。
真假苔,这个更好区分,紧贴在舌面上,特别难刮掉,像从舌体上长出来的,就是真苔,也叫根苔。是胃气所生,或胃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的。舌苔不着实,好像浮涂在舌面上,一刮就掉的,是假苔,也叫无根苔。是因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已经生成的旧苔也逐渐脱离舌体,浮在舌面上。
望舌苔颜色的变化来辨别身体的虚寒表里证。舌苔颜色分三种,白苔,黄苔,灰黑苔。
白苔,就是舌面上附着的苔垢是白色的,有厚薄之分,苔薄白而润,为正常舌苔,或表证初起,里证病轻,多为外感寒湿,属寒,表证。苔白厚腻,多为湿浊内滞,或痰饮,食积。属寒。越厚白,寒湿越重。
黄苔,舌苔呈现黄色,属热证,里证。可以根据苔黄的颜色来分辨热证的严重程度。有浅黄,深黄,和焦黄之分,一般颜色越黄,热邪就越重,黄苔在舌尖,为上焦热;黄苔在舌中,热在肠胃;黄苔在舌根,热在下焦。这个很好理解。
灰黑苔,苔色浅黑,称为灰苔。黑苔较灰苔色深,大多数是有灰苔或焦黄苔发展过来的,虽有灰苔和黑苔之分,但只是颜色上有差别,所以一般合叫灰黑苔。它分布在舌中间靠根部,越靠根部越黑,越近舌尖,颜色越浅,大多是因为白苔或黄苔太过而形成的。一般为阴寒内盛,或里热炽盛。
以上是舌体上面的具体舌像,下面我们说一说舌体下的经络,这个也很重要。根据舌下络脉的颜色,有无分支,弯曲,怒张等情况来分辨人体的气滞,血瘀,痰湿,寒凝,气虚,阳虚等。再结合其他症状来综合分析。舌下络脉是分析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依据。
舌下络脉短而细,周边小络脉不明显,舌色偏淡的,多属气血不足;舌下络脉粗胀,分叉,或是青紫,绛,绛紫,紫黑色的,或舌下细小络脉是暗红色,紫色网络状,也或是络脉曲张去紫色珠子状大小不等的瘀血结节的,都属于血瘀征象。这种情况,可能是气虚,阳虚,热郁,痰湿,寒凝,气滞等因素形成的,这个具体要根据别的症状一起综合分辨。
好了,观舌识健康就聊到这里,我只是用文字表述,有图片可能会更清晰些,下次有机会来个看图说舌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