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如果将全部幸福寄托在男人和家庭上,结局往往是不幸的。
对于这个说法,张洁在《方舟》 的卷首更有一句令人触目惊心的话: “你将格外不幸,因为你是女人!”我不愿相信,也不愿把这句话奉为至理名言。但要借此进行下面我将谈到的所有话题。
有人些曾经责怪托尔斯泰将安娜的结局处理得太残酷,但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他们做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的和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我所希望他们做的事。”这就涉及到托尔斯泰的写作意图和方法,就本书我要将要讲到的重点人物是安娜和列文。
《安娜.卡列尼娜》为主人公安娜塑造了一个十分清晰温暖而又令人沉痛的形象。她的善良,她的智慧,她的开朗,还有她的丰满与迷人从头到尾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辉并且把幸福散发给别人的神态”“自己幸福,也希望别人幸福”。但是一个如此幸福的,如此完美,如此值得爱的女人为何最终又走向了死亡?难道这是一个终身诅咒,女人就真的因为身为女人,所以终将不幸吗?
这使我不得不说到一个重要的男人,伏伦斯基!
在伏伦斯基出现之前,安娜已是一个比她大二十岁的卡列宁的妻子。这本身就是由贵族和教会的婚姻制度促成的一场不幸的婚姻,是没有爱情的婚姻。莎士比亚说过,爱情里要是掺杂了和它本身无关的算计,那就不是真正的爱情!所以可以理解推断安娜实际上是不幸福的。卡列宁虚伪冷酷,醉心仕途,是个十足的做官机器。然而,安娜虽然在这样的婚姻中压抑了生气,但是她对生活还是依然充满了幻想和热爱,对爱情依旧怀着模糊而美好的憧憬。
安娜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她追求个性解放,恋爱自由。那天,当她遇见伏伦斯基这样一个风度翩翩的青年时就这样坠入了情网而无法自拔。这种不顾死活的维特式的狂恋维持了一段时间,却最后一步一步演绎出了一场动人心弦的大悲剧,安娜后来惨死于火车轮之下。
安娜最后死了,真的死了,连同她的爱情一起!
托尔斯泰对安娜的颂扬应该是对女性最高的颂扬。当陶丽和奥勃朗斯基不和时,她亲自前去调和,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劝说嫂子,给她很大的安慰,可见安娜的真善;她对谢查辽的爱不变,虽然卡列宁抛弃了她但是她并不抛弃儿子,依然爱着儿子,当她偷偷来看望谢查辽的那一刻,那种真挚的深沉的母爱更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可见她的仁慈。虽然安娜是当时上流社会一个勇敢的女性却又是“一个多么奇妙,可爱和可怜的女人。”她敢于同封建伦理道德挑战,所以她又是奇妙的;她敢于正视向她投向的世俗目光,她是可爱的。
但这样一个令人佩服的疼惜的,可爱的女人却遭到如此悲惨的命运,她也是可怜的!
“一切都是虚伪,一切都是谎言,一切都是罪恶!”这是安娜在临死之前对这世间一切的叹息。可想而知,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发出这样可怕的声音,她对一切已经绝望了,觉得一切都是骗人的。安娜说:“我需要爱情,可是没有爱情,因此一切都完了。”因此她对伏伦斯基提到:“尊重两字只是用来掩盖失去爱情的心。您如果不再爱我,那还不如直说。”当安娜在说这些话时其实她已经死了。一个曾经为她不顾一切而牺牲的人却责骂了她,他不爱自己的孩子却去爱一个收养的英国女孩,一个曾经觉得他生活的全部幸福,生活的唯一意义就是看到她,听到她的声音。在一瞬间一切就像由旧衣服装扮成的木头模特儿,剥去衣服而原形必露了。因此,安娜想到了死。她想只要她一死,阿历克赛.阿历德罗维奇的耻辱,谢查辽的耻辱,还有自己的难看的耻辱就会都解决了。只要她一死,伏伦斯基就会后悔,就会可怜她,就会去爱她,就会为她悲痛。多么淳朴的女人,就连在最后一刻都想的如此天真,她是那么可爱!可是又那么傻!
安娜真的死了。
可是留给我们的永远是一个真诚,开朗,善良和仁慈的女性形象。而安娜的死是谁之过?是伏伦斯基吗?
可是“感情的世界里,伤害在所难免”!
那是当时上流社会的虚伪,猥琐,残酷和自私造成的?难道现在的社会就没有这些吗?
人与社会同样复杂,不可辩说。
托尔斯泰曾经对人有这样的看法:“有人徒劳地把人想象成为坚强的,软弱的,善良的,凶恶的;聪明的,愚蠢的。人总是有时这样,有时是另一样的;有时坚强,有时软弱;有时明理,有时错乱;有时善良,有时凶恶。人不是一个确定的常数,而是某种变化着的,有时堕落有时向上的东西。”正如卡列宁,虽然安娜对他没有爱情,但他始终没有忘记作为丈夫的责任,还是按时给安娜送生活费,在安娜分娩病重时他也感到悔恨。
在《安娜.卡列尼娜》里,我还想提到的另一个人物就是列文。他严肃正派,个性顽强,从他与哲学家辩论哲学问题上就可以看出。他思想上有改革的愿望,但又有保守色彩。他希望农民富足,俄国富强,但又不愿意真心地为地主工作,他凭着一腔的热情,鼓组劲改革,参加农业活动,不断地探索,宣传,进行实验,为让自己对得起人民,可是最后还是一事无成。以致于他也想到了死,曾经几次自杀,这又是一个多大的悲剧!
列文与安娜作为故事的主线人物,他们同是当时俄国上流社会的优秀分子。他们心地善良,诚恳真挚,同情他人,追求自己的幸福,也希望别人幸福,他们富有正义感,对不公平的社会都愤懑不平,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敢于用各种方式进行对抗,却都是悲剧性的人物。一个是感情上的毁灭,一个则是事业上的挫败!
读到最后,我有个天真的想法,如果伏伦斯基换成是列文,那我想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了。
因为在小说里,凡是好人都只是同情安娜,喜欢安娜,但真正欣赏安娜精神世界的就只有列文。只有列文发现了安娜身上“具有诚实的美德”,脸上具有一种“洋溢着幸福的光辉并且把幸福散发给别人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