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深受英国人民爱戴的伟大政治家,丘吉尔这个名字在大众眼中一直是光辉满满的形象。
而电影《至暗时刻》却将视角选在了二战前期,丘吉尔临危上台的那一个月。
那是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至暗时刻,也是他个人政治生涯的 Dakest Hour。
如果不曾对二战史有过多了解,大概并不清楚丘吉尔上任伊始的窘境。
当时德国纳粹风头正劲,整个中欧几近沦陷,支援法国的英军被困在敦刻尔克海岸,没有足够的军舰撤退,很有可能会全军覆没。
上一任首相张伯伦因为一直试图与希特勒谈判周旋而倒台,他领导的保守党本想支持Halifax继任,但却为了获得获得反对党的认可,勉强选择了丘吉尔。
临危受命的丘吉尔并没有一下子就获得众人的鼎力相助。
国王害怕他的不按常理出牌,自己的党派人员仍然唯张伯伦马首是瞻,竞争对手Halifax虎视眈眈。
反对党因为他过去曾在保守党和自由党之间“摇摆不定”而有所保留,军方将领也因为他曾经在一战中的失利对他的指挥存在质疑。
他寄予希望的盟友美国总统罗斯福甚至在电话里戏弄他,让他用马队去把借钱买的飞机拉回来。
开始时,他勉强顶住一切压力。
努力用蹩脚的法语激励法国人去反抗;
在直播电台里对民众编织正在胜利的谎言;
得不到美国的支援,就征用民用船只,赶赴敦刻尔克;
命令位于加莱的四千士兵,用生命拖延纳粹的步伐,为敦刻尔克海岸30万人撤退争取时间。
可面对希特勒的来势汹汹,面对无数士兵的牺牲,面对张伯伦和Halifax一次次提出的和谈方案,他终于也犹豫了。
一向出口成章,用词精准有力的他,在那个狭小昏暗的秘书室里开始了断续模糊的自言自语。
妻子半夜醒来,看到他坐在昏暗的房间里,喝酒发呆。
国王前来探望,他坐在床前失神,完全不记得整理仪容。
国王问:你害怕么?
他说:我非常害怕。没有人支持我。
国王说:我会支持你。
他像在黑暗中忽然看到了一束光。
他去地铁里和民众交谈,看到了无数的“火把”,忍不住潸然。
于是,他再次坚持自己的信念,并且向全世界宣告:我们决不妥协。
作为已经知道后续历史的我们,当然清楚,丘吉尔的坚持是正确的。
二战虽然损失惨重,但终究还是击碎了法西斯独裁的噩梦,获得了胜利。
可处在当时的丘吉尔,恐怕并不能确认这一点。
他只是明白,除了战斗,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明白没有获取胜利的和谈,就是整个国家的俯首称臣,
明白魔鬼不会因为自己的懦弱退缩而“大发慈悲”地施舍一条生路。
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要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的登陆地点战斗!在田野和街头战斗!在山区战斗!任何时候我们都绝不会屈服!
这是丘吉尔众多精彩演讲中最著名的一段,也是这一段,将影片推向了最后的高潮。
这一年,他66岁。
我在黑暗中激动到颤抖,战栗到眼眶湿润,说不清是为了这坚韧的信仰,还是演员出神入化的演技。
记得曾有人说,如果陷入低谷,可以看看伟人的传记来给自己一些力量。
他们都曾遭遇常人所不能承受之压力痛苦,也曾或多或少地迷茫彷徨过,但却绝不会让自己陷入无休止的纠结权衡中。
就算害怕失败,就算对于明天一无所知,也要找到心底坚持的信念,想尽办法,让它成为你必须前行的动力。
片尾字幕有这么一句:
没有最终的成功,也没有致命的失败,最重要是一直前行的勇气。
——丘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