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慰孩子可以独立在家待一整天,放手的时候,轻松不少。
昨天刚听完尹建莉老师关于“家庭教育如何做的少又做的好”的讲座,道理简单,印象却很深刻。
她的主要观点大概如下:现在的父母不是做的太少,而是太多,对孩子的关注有些过度。很多小的细节,比如鞋子穿反了、摔跤、没有得到小红花…父母是不需要额外去关注的,越插手越会加重孩子的不适感,孩子完全可以自己搞定。人与人之间,首要原则即是舒适,对孩子同样适用。
信任孩子,孩子的本性是向上向善的,不需要总用规矩、斥责来矫正足够信任他们,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一切并不会越来越糟。
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最好的方法是什么都不做。比如当父母发现孩子在收集黄色图片,父母的大惊小怪比孩子做这件事本身糟糕多了。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不如什么都不做,那些图片,可能就像自己收藏的名牌包包图片,并不是洪水猛兽。
放手原则:安全和道德是两条底线。越早放手越好,能保证这个底线原则就可以。
初一听,这几条都是难以接受的。多数的我们都觉得对孩子不管,不约束,孩子肯定会没有规矩,越来越不像话。
尹老师最神奇的力量,是能在平凡的事例中令人信服。一个出生于农村的博士写信给他,说儿子不爱跟人打招呼,吃饭也不守规矩,怎么管教都没有用,很担心孩子会成为没有礼貌的人,向尹老师求教。
尹建莉老师并没有讲深奥的道理,只是反问这位博士:在你小的时候,你会主动跟见到的每一个叔叔阿姨问好吗?出生在农村的你,小时候并没有这些繁琐的礼节,长大后自然也成为了一个彬彬有礼的人。
很多时候,对孩子的要求和标准都是大人强加的,是按照大人的思维方式来的。爱与自由说起来很简单,却很少有父母给孩子真正的自由。
她还提到孩子吃饭的问题,在她的观点中,孩子想怎么吃饭都可以,哪怕是在床上,父母只需多花时间打扫就可以,这是儿童的自由。说实话,自己的育儿知识还是有限,并没有能够消化这个。边吃边玩,不讲餐桌礼仪,不知道小时候的无限自由是否能在该文明的年纪不令人苦恼。
回到放手的问题,孩子可以独立在家了甚是欣慰,却有些烦恼。开学在即,孩子的寒假作业却还有很多没有完成;他热爱看书,却不爱书写的作业。沉浸在书里就忘记完成作业,自己忍不住总想打电话提醒他快快完成作业。听完这个讲座后,我不那么急躁了。
告诉他在开学前完成作业即可,具体计划由他自己来制定,既然放手了,就要选择相信孩子。
做的越多,可能效果适得其反。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孩子成长的路上,芳香各异,欣赏与鼓励才是最和煦的阳光;为人父母,我们在新手的路上跌跌撞撞;过犹不及,是一种可以避免的失误;多多学习,花开有时,努力做合格的“懒惰”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