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七月的第一天 翻出一本1998年从旧书摊买来的书。
时间过了这么久,我的记忆已经模糊到我不确定我是否认真看过这本书,但是书保存的真好,很新。
我想我一定是看过的,因为有些公案我还记得,有些典故也在心里一直有印记。
这本书我十几年前买回家的,当初以十几岁的思维辛苦参读不得其法。十几年后,重拾旧书 ,人近而立之年 ,书中另一番新世界。
时隔近二十年,重新看这本书,我想会有新的收获。毕竟自己的环境,思想,境遇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啊。
在豆瓣上看到一条评论,那个人说,喝鸡汤我也是认名牌的。
相比现在很多畅销书作家写的什么哪些《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乖摸摸头》《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这种鸡汤,我觉得我还是喜欢叔本华,禅宗,南怀瑾这些更高级的鸡汤。
就好比一个一直穿阿迪达斯耐克的消费者,突然接触到了索康尼 鬼冢虎 始祖鸟 巴宝莉的那种感觉。
二
我看的书很杂,从新概念到《果壳中的宇宙》从叔本华到东野圭吾 从村上春树回到余华。
我起码看过500本书 1000部电影 1万首歌。可我还是觉得我好匮乏,是那种好像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缺却又什么都抓不住的那种感受。
比如我需要一些哲学思考,我能大段大段背诵尼采 苏格拉底 叔本华甚至马克思,
我需要一些逻辑思维我又能想起斯蒂芬金 东野圭吾 甚至毛利小五郎
我想要一些心灵安慰的时候脑子里会蹦出村上春树 余华 周树人 李宗吾 陈寅恪
可是即便如此 我还是好像什么都不懂,脑袋空空,什么都没有。
三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以为王阳明应该是我的人生真谛了吧。
每天想着我也格物致知,虽然没有格过竹子。
但我格过的东西太多了。打火机,自行车,龙舌兰酒,毛笔,公仔。。。。。。太多太多的东西,在我面前呈现的时候,我会想,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那个良知。
后来还有一段时间,走火入魔到整天梦到龙场悟道的场景,总想有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被雷劈中,或者有什么东西能够在耳边叮的一下豁然开朗。
可喜的是,这些经历我都或刻意或无意的感受过。
可悲的是,我依然还是我,还在追寻,并未有什么改变。也并没有找到那个人生的终极奥义。
王圣人说过,要在事上练,别老在脑袋里空想。所以我就来种子计划了,给自己定了一个七项目标百日的计划。希望能够在完成目标以后会有新的感悟。
四
不记得那位古人说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在我二十五岁生意失败几乎破产的时候,我真的去走了万里路。开车去了趟拉萨,大理,青海,新疆,甘肃,兜了大半个中国回来,那一趟足足跑了两万公里,却依然没有解决任何现实和心里的问题。矛盾依然存在,问题也并未解答。
关于这段两万多公里的环游全国,又是另外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了,今天谈书,不谈旅行就先按下不表。
所以啊,我说,行万里路只是刷经验,并不能真正解决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所以回来以后收拾完烂摊子,我又开始创业,以期望东山再起的那一天。
这么说来,像外求不得的良知,还得向内在求索。
所以,解决之道还在读书,多多益善。
值得一提的是,那次漫长的旅行回来以后,我的看书风格有了点变化,以前总爱看《怎样成功》《我的成功可以复制》《21天改变人生》《卡耐基》《高效能人士的六个习惯》这种洗脑书或者工具书
后来开始看一些民国的趣闻,古代的历史(尤其爱看隋唐和晚唐的历史),各种悬疑推理的书。
很久以前一次在先锋书店有一个朋友对我说过,我应该多看些没用的闲书,就像我应该多一些无用的时光用来浪费。
不要活的那么紧绷,不要急功近利,不要那么谨小慎微的每天处理人际关系。
后来我看过了《断舍离》才明白,朋友说的那段话跟这种思想异曲同工。
二十五岁之后我就学会做减法了。
五
也许,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一本书能告诉你你要寻找的真谛,王圣人的那些良知也好,曾圣人的那些家训也罢,甚至孔圣人的传世语录都不过是对症下药的药引子,并非治疗绝症的高明医术。
读了那么多书,行了几万里路
我最想说的人生真谛却只是一句歌词,
唱出这首歌的人今年拿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叫鲍勃迪伦,
那首歌就是 答案在风中飘。
The answer is my friend
is blowing in the wind。
by leeps 七月上
2017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