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朋友聊到一个话题:为什么人会越学越焦虑?
人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也或多或少会不自觉有焦虑的时候,比如可能是这样:
业余时间几乎被不需要动脑筋的事情占据,刷了一个晚上没有营养的视频,事后才意识到自己浪费了一个晚上的时间。
但是同龄人已经看了一个晚上书等对自己能力提升有帮助的事情,又甩开了你一截,于是你开始懊悔不已。
想努力,却总是陷入低效的状态;
内心迫切希望发生改变,但一阵忙碌之后发现自己根本无从下手,也没有看到任何变化与转机。
......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畅销书《认知觉醒》一书作者周岭认为造成焦虑的两个根源:急于求成;驱易避难。
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即看到效果。
驱易避难: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报很多课,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深入关注过自己的思考、行动和改变,为学而学,却没有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所以总是感到学无所获,甚至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努力,应该继续加大学习量,结果陷入了“越学越焦虑,越焦虑越学”的怪圈中。
当我们看清促使我们产生焦虑背后的机理,问题就会好解决很多。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反着来。
如何克服焦虑?
1)多行动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焦虑,真的是因为想的太多,却做得太少;
没有真正去行动,却总是给自己各种设限,被各种东西所干扰,阻挡了自己前进的决心和勇气。
事情越堆越多,没有得到解决,内心就会一直惦记着,最终只能越来越焦虑。
2)延迟满足
学会抵抗对干扰物的渴望,如想要立刻去刷朋友圈,想要立刻出去玩等。
告诉自己:“等我先完成目前手头的这项工作,我就可以心无旁骛好好去玩游戏或者去做另外一件事了。”
而不是被你的大脑对干扰物的渴望所支配。
如果你做到了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事,并且专注高效地完成,那么恭喜你,你做到了轻松地掌控自己的主动权。
3)少即是多
关注那些真正能够给自己带来实际改变的点,然后去实践、复盘、总结,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层,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要,忙忙碌碌最终却收效甚微。
看书时不求一字不落记住书中的每一个字,全部知识,只要有一两个点促使自己发生了实际的改变就足够了。
就比如你问我古典老师的《跃迁》这本书全书都讲了什么,其实我也没办法一下子全部讲出来,但里面有一个点我记得很清楚:“知识IPO系统”,就是将所学知识变现成价值。
I: 即输入问题(Input a question),以持续解决问题为目标;
P:即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以整合多学科知识为手段;
O:即输出产品(Output),通过咨询研发、授课整合和写作,让思想产品化。
因为我去实践了,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所以这个知识我到现在还记得。
以上是最近这几天的一些读书收获,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启发,可以点个“在看”,动动小手让更多人看到吖~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