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率:
应该是先统计一下孩子整个做了多少道题。例如是10道题。 再统计这10道题,错了几道题。例如是3道题。 那么错误率是30%。
做题时错误率的影响因素
孩子做题时,能否做对,有几个因素。孩子本身对这道题理解掌握了没有。这是其一。
如果孩子没有掌握的太好,模模糊糊的。孩子会下意识的用排除法来处理。如果干扰答案孩子都很清晰的理解了。他就能知道那么正确答案应该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给出的干扰答案,孩子从来就没有见到过。那么,孩子也无法使用排除法来做这道题。只能4选一,瞎蒙,错误率75%。 如果有一个干扰答案他非常熟悉,知道这个干扰答案绝对不可能是这道题的答案。那么,他瞎蒙的选择范围就是3选1. 错误率66%。 依次类推,如果有2道干扰答案他非常熟悉。他在2个答案里瞎蒙,错误率50%。 如果3个干扰答案他都熟悉,只有一个不熟悉,那么,他排除了3个,只剩下1个。这个时候,错误率0%。
由此,我们总结一下,可以看出,如果孩子本身对题目已经掌握,错误概率0%. 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孩子在这个题目上做错的概率其实和我们给出的干扰答案是什么有很大的相关性。
即:我们给出的干扰答案是孩子熟悉的么题目的答案么?
而一个答案是不是孩子熟悉的。 这个从孩子对某个习题的认知度上是能判断出来的。例如孩子的历史习题库里面有3道习题。这3到习题自然对应着3个答案。一个是book这个语音,答案是一本书的图片。 孩子在这个习题上的认知度是3. 我列一个表吧
虚线下面的是孩子没有见过的习题,从来没有上过屏。
于是在某天,孩子开始做题,遇到了一道题。cup语音,答案有四个,cup的图片,一张印着2的图片, pencil图片,pen图片。
这个时候,我们来判断一下,孩子做这道题的难度, pen图片,pencil图片孩子肯定没做过,所以孩子应该不知道到底是不是对应着cup这个语音。但是2这个图片,孩子知道他一定不是cup么? 这个也不一定。也许知道,也许不知道。
但是,如果我们的干扰答案和答案组成是如下的
题目: cup语音
4个答案: cup图片, book图片,family图片, phone图片。
那么孩子做这道题时,难度应该会简单了很多,毕竟book自己已经做过了7次,已经熟练掌握了,family做过7次,也基本掌握, phone见过4次,还有点模糊,但是应该不是cup这个音。但是具体是哪个音想不起来了。 那就选cup这个图片吧。或者试试,看看是不是phone这个图片。 我模拟了孩子思考的过程,大体能判断出来,错误率应该低于50%。
上面描述了一道习题的难度控制过程。
而一次做题,是由一系列不同的习题构成的。我们并不针对每道题来设置难度,而是在孩子刚开始做题时,甚至是上一次做题结束时,就已经定下来,这次做题的难度值了。是往简单地方出题,还是往难的地方出题。即我说的那个:调节难度方向
这个目的是为了平衡孩子的挫折感和无聊感,既不能一直有挫折感,也不能一直很简单。
当然,难度值并不是由干扰答案一个因素决定的,而是和题目本身关系最大。但是题目我们是通过课程带出来的。而课程又是由一个学习计划而慢慢排列出来的。 这块,我们暂时先不考虑。 先按照现有的模式走。 但是不管怎么说,干扰答案还是对难度有一定的影响,这个模块可以单独来处理。我们先把这块解决了,将来学习计划到底怎么升级。也是独立的。互相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