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包容、换位、悲悯、勇敢,是一个人活着的最佳状态。
写写文字,抒发一些小情感,这是大多数人都会做的事情。就像下雨天会感到悲伤、孤独会借酒消愁、欢乐时歌唱那样,但并不意味着因此就能成为哲学家、品酒师、演唱者。类似的,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些有意思或有价值的话,但不代表每个人都能成为作家。可是,一个人不能成为作家,却依然可以是一个写作者。
我是如何走上写作这条路的(指开始持续写作)?学生时代是开端,但真正让我陷入文字的,是世间最俗气又纯真的事情,对感情的渴望,对美好的期待。严格来说,我是在13年10月份开始决定要持续写作的。从2002年进入高中算起,当我10年后真正走上这条路时已经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学生变成一个孩子的父亲。只能说,冥冥之中一个人的决心会指引他走向某一条路。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存在的时间不过几十年(上百年是少数人的幸运,或不幸?)。肉体不可久留,那精神呢?对于生活里的普通人来说,我认为写作是思想的载体。有了载体,一切就有存续的可能。
人究竟是在逆情绪中更有写作激情,还是在正情绪中更能舒展才华?这取决于哪种情绪让写作者更有灵感。毕加索对于战争非常愤怒,并借这种愤怒创作出了《格尔尼卡》。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我是个反面案例,我不是一个深刻的人,从生活经历到写作才华都绝无耀世之光,我的写作绝无可能被万人追捧,所以写作于我不是向外传播,而是向内自省。写作让我理解自身所处年代的精神状态,理解自己所承受的评价,进而更好地理解我们应有的目标和追求。不是读好学校就好,不是挣了钱就好,人是需要理想和希望的。只有理想和希望能让我们抵挡岁月的冲击,穿越现实的迷雾。
我以前常常想:人不可能生而为死,存在不可能是为了毁灭或虚无,活着一定要留下一些东西,如果有一天我死去,写作就是证明我曾经存在的证据。可是有一天看到海明威说“我在爱的时候写作最好”,我不禁觉得自己真傻,我应该考虑的不是自己死后的归处,而是自己什么时候拥有最佳写作状态,然后多追求这样的状态。事实上,这种状态即代表着乐观、包容、换位、悲悯、勇敢,是一个人活着的最佳状态。
人可以有很多爱好,唯有需要学习的爱好才是有生命力的爱好。比如为了写作,我必须学习生活,甚至是某些专业领域的知识,这让写作这件事变得很有活力。这个世界不停运转本身就是对写作的鞭策。
老实说,我越是持续写作,越感受到文字的可怕。我不知道其他喜欢、或者擅长写作的人从写作这件事中得到了什么。至少对我而言文字就像我的神经,它异常精密,包括了一个完整神经元的所有要素。我常常把感受到的东西写出来了,才知道到自己感受到的是什么。甚至可以说不是我创造了文字,是外界直接创造了文字。我不过是个写字的机器而已。
写作的人,常常是在痛定思痛,因此可以说写作就是浪子回头。要理解这种理念,你只需要看看普鲁斯特在自我禁闭中完成的《追忆似水年华》即可。对于喜欢写作的人,生活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逝中趋向平静,唯有文字保鲜了最初的惊心动魄,并即将永久流传下去。
中作�ӝ|5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