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冉姐姐写的小学,于是想到我的小学。
说到我的小学,要先说一下我的小村庄。
我们村叫门东村,隶属于章丘水寨镇,村很小,东西南三头各连着三个大的村庄,所以外地人是很难辨认的。我家在村子中间,站在家门口一眼望去就看到了村口。从东往西步行不会超过5分钟,从南往北亦是如此。人口也不多,具体多少,我也不清楚。人少地多,乡风淳朴又勤劳,所以我们村一直是属于比较富裕的小村子。
小的时候,我们村有所小学。在我家的西边,隔了一户人家。所以在家能够很清晰的听到学校敲钟的声音。门东村小学很小的小学。足以说明我们村人真的很小。小学开设一年级到四年级,外加一个育红班(所谓幼儿园雏形)。一个班上多少人呢?最多的时候一个班上8个人,所以7-8个人是常态。印象中没有超过8个但也没有低过7个。一三年级一个教室,二四年级一个教室。育红班一个教室。校长一名,兼二四年级语文老师;职工三名,其中数学老师一个负责1-4年级,语文老师一个一三年级,育红班老师一个。而即使是这样,每年一定会有一个外村的小孩慕名来我们这借读,当然借读也不需要额外加费用的。
学校虽然设置简单,但是学校的院子确实极大的。老师办公室前面是个大花坛,每到春天的时候,老师会对我们说每个人从家里找找花种子,明天我们一起种花。次日校园里沸腾了,每个人都兴高采烈神采奕奕的,因为不用上课,挖土,种花,还有植树,不知道老师从哪里弄来的树苗,记得每年都有种,但是没记得留下来多少棵。。院子中央有一棵大槐树,从记事的时候它就在那里了。初夏,全院子都是槐花飘香。有时候老师在给低年级的同学讲课,高年级的同学就起哄背课文,老师大手一挥,你们出去背课文。于是三三两两的开始在院子里嬉戏,做游戏,玩石子,下棋。。少有背课文的。校园的最东头是一个小伙伴哥哥开的印刷厂。有时候我们也会钻进印刷厂玩,拿着铅字玩。
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很快乐的。而,我们的教学质量却是很好的。老师是极为负责的。体罚也是正当的。当时送孩子上学,都会殷切的看着校长说:孩子交给你了,该打就打。
没有体罚过的童年怎么算是童年。所以对于体罚来讲也没有留下什么阴影,大家都差不多么,调皮捣蛋的会多一点而已。体罚的工具也是极为简单的,坏掉的凳子腿,尺子,老师的拱起的食指和中指敲在脑袋上。。。貌似这些我都经历过。
除了校长是邻村的,其他的三个老师都是本村的。其中有换过,但是基本是这样的模式。下雪天,我们自发会起早,从校门口一直扫到校长的家门口。足见对校长老师的敬爱。
老师的屋子里生炉子,我们分组值日负责咋渣滓。
老师的屋子里没水了,我们负责中午放水,或者没水了去家里挑水,一般因为离着我家近就会去我家了。
每到过年的时候老师还会组织我们去拥军拥属活动,去孤寡老人家打扫卫生,收拾东西。
每到麦收、秋收的时候,老师会给我们放假。因为老师家本来也是务农的。
我很喜欢我的小学生活,成绩不上不下,就是三四名的样子。爹娘大概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也没空管我。然后在四年级要去邻村升五年级的时候,我光荣的留级了。当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必须有两个人留级。尽管最后一名的成绩也在五年级尚数中游。我哭的昏天地暗。娘亲说,没关系,你最小,正好可以多在家门口呆一年。而我的最好的小伙伴为了陪我,选择了留级,她是第四名,我是第六名,而这样第七名就顺理成章的去了五年级。
然后次年我就顺利的从我们学校毕业了。
然后,我就去隔壁村子上五年级了。五年级离家远了太多,步行最少要一刻钟到20分钟的样子。那时我们村一起上五年级的有六人,其中四个女孩子。我们四个都是约好了,在我家集合然后一起去上学。放学也是结伴回家。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也不觉得路远,不管刮风下雨下雪从不迟到。
然后五年级生中学,我破天荒第一名,第二名是我的小伙伴赞,第三名是我的小伙伴静,恒也考的不错。因此小小村庄的四朵金花得意美名。且这是区里排名,非自校排名。
而那一年镇中不再设重点班,不再从各区选拔优秀学生,随之我们进入了苑李中学。
然后,也就是这一年,我们村的小学被合并了。。。
然后,我的母校后来被一位做生意的爷爷买了下来,盖了房子,只是他依旧保留了那棵大槐树。且搭了打秋千。每次回家,暖最念念不忘的就是那架秋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