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看电影,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觉得一部电影,就是一部浓缩的人生,它往往会将更多的精神内核通过导演的理解和艺术加工毫不保留地呈现给你。让你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感知到更多的世界。
对纪录片则有更多的好奇,因为它的核心是真实,虽也有艺术加工,但表现的却全是真人真事,更能满足自己想要了解别人真实人生的愿望。
亲手带大过零零后,所以对《零零后》这部纪录片有着更多的期待。想要通过这部影片去了解我们的零零后他们究竟在想什么,经历了什么,他们怎样看待这个世界。
《零零后》是导演张同道连续12年,追踪拍摄孩子们的真实故事。更大程度上,它象一部以真实案例书写的教育教科书,一部家长教科书。
全片以池亦洋和柔柔从5岁到17岁的成长历程为主题。池亦洋和柔柔,一个刚,一个柔,表面看来似乎截然不同,然而骨子里却都有一股子倔劲。
池亦洋,一个动不动就口口声声要将对方打成肉泥,象一颗随时会爆发的炸弹。导致家长们为了自己孩子的安全而集体提出抗议,希望幼儿园退回他。
柔柔,看似柔弱,却不愿意臣服于当时的意见领袖的意愿之下,总是会按自己的意愿生活和表达自己的意图,哪怕所有的小朋友都孤立她也不愿意屈服。
片中,大李老师们对这两件事情的处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告诉家长们:正是因为有了池亦洋的存在,才给男孩子们树立一个男孩子的标杆。
对柔柔被孤立一事,大李老师不仅关注了事件的现象,也看到了事件的本质。不是用大道理去劝孩子们怎么团结,而是给被孤立的柔柔奖励了和老师单独在一起玩的机会,给距离和空间去让孩子们发现柔柔的优点,柔柔的好,给时间让孩子们自己反思。
孩子们之间发生的事,老师们从不事先横加干涉,只是观察,先是顺应天性,然后才会引导,树立规则意识。
巴学园幼儿园的设置,也极大地顺应了孩子们的天性,没有豪华的装修,贵重的玩具,而是可以随意建造、可以任想象驰聘的沙地,甚至还有棍子,孩子可以在自己建造的沙堡里睡觉、嬉戏、建造,构建自己的世界。
对于教育,如何教育孩子,什么才是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众说纷芸,各持一词,巴学园的这些案例,体现对孩子们的爱与尊重,是疏导引导和沟通 ,但又有强烈的规则意识,从而极好地保护了孩子们的天性,又能适应社会的规则。
这些爱与尊重,转化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动力,疏导引导和沟通,使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找到自我,懂得如何去选择,能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顺利完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寻找过程。
这里面,两个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同样可圈可点。
柔柔的母亲,在应试教育和顺应天性之间,顶住压力,选择了顺应孩子天性。
柔柔数学差,她没有强迫柔柔去恶补数学,而顺着她的意思送她去国外,发挥出她艺术方面的特长,结果她在国外的学校里门门A优,在学校的名人杂志上占了满满的一页,甚至数学也能指导别的同学。
舞蹈音乐方面也能出类拔萃,最后成长为气质出众,婷婷玉立的优秀少女,被心仪的大学录取。
池亦洋,这个充满叛逆、充满自我和独立精神的少年,度过艰难的小学时代后,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橄榄球手。
明晰自己的目标后,在父母的支持下,申请到国外的学校就读,方便学习橄榄球技,最终成为一名能代表国家队出赛的优秀橄榄球队员。
幼儿园时每天带孩子们升国旗的他,终于可以代表祖国,看着自己国家的国旗冉冉升起在国际橄榄球比赛赛场上。
这两个孩子的父母,都顶住了应试考试对分数的一味追求的压力,选择了顺应孩子的天性,发挥孩子自身特长,会给孩子地握大的方向,但也给了孩子足够自己独立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自由成长。
但这部纪实最大的遗憾是,片中的这两个孩子毕竟是小众的,并不能代表中国的大部分孩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无法撑起《零零后》这个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