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老爸聊天,说起一件事,家里的老房子靠北的一面墙塌了,电话那头,隐约听到老爸的叹息声。我却反应了很久,哪面墙?靠北?我停顿在这里,想凭仅有的一点记忆找到那面墙的影子,无果。父亲看我不说话,就说:“就是靠近你田叔叔的那边,你不记得你老往那边跑,为了方便翻墙,还专门垒了个石凳。”这么一说,我好像是有点印象了。那墙并不高,踩几块石头就过去了,我和弟弟经常过去和小田玩。记忆一点点回到小时候,那老房子也清晰起来,我想起了家里的小院子,三面的墙,墙上涂涂画画都是我们的杰作,近了看,不知道上面画了什么,画面开始模糊起来。记忆把我拉回到现实中来,老爸说他有空可能回去看一下,顺便和田叔叔叙叙旧,接着,老爸又说了一件事,小田有对象了,准备过年带回来,所以,家里的老房子也要收拾一下。听到这里,我是更加愕然了,记忆里那个憨憨的毛头小子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啊。一别经年,我都快想不起他的样子了,最近的一次见面居然是他上大学临走时吃了个饭,然后,过了这许多年都未曾再见。我顺口问了老爸,才知那小子毕业就留在北京了,有份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前景还不错。就是离家远一点,一年才回来一次。
记忆是在一定空间里,由你相处的人和发生的事儿构成的。现在看来,记忆呀,它随着时间在不断地消除,叠加在新的废墟上面。我们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岁月的河流一直向前流淌着,时间和空间在不断地更替。小学在镇上,中学去县里,高中去市里,大学可能就到省外了,更不用说还有出国的。中考,高考和工作都让我们身边换了一批又一批的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你才会遇到那些已经不再你圈子里的一些人,你的发小,邻居家的小孩,街头理发店的老板。大家互相打个招呼“回来了啊”,“多会走啊?”,“变漂亮啦”,“越长越像你妈妈了”……当我们回去的时间越来越少,连这些基于记忆延伸出来的问候都开始失去味道。以前,总听人们说,出来念书的,回去都没了朋友。很具体的一个事实就是,你还在读研,而你的高中同学已经结婚生子了。她和你兴高采烈地谈孩子和老公,而你却索然无味,久而久之,你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只有从他人口中得知一些近况。当别人和你说,某某的小孩很调皮,你却反问:“他都结婚了”“他不是刚上大学吗?”这个时候,我们就发现,我们的记忆还没来得及更新。
除了回不去的曾经,还有触不到的未来啊。比起老一辈的人而言,他们有的人一辈子就在这个村子里,可能都没有出过省;他们的记忆就是他们脚下的土地啊,他们的房子,还有人际关系都在这里,即使到晚年,他也会抚摸着老旧的门窗说“这是我当年从山上亲自砍的木头”。而我们这一代人,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逃离原先的土地,去往大城市,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一个新的城市落脚,随之而来的是,你要融入一个新的空间,展开新的生活,一切都是新的。记忆也在重建。
当我们享用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机,电脑……新的科技,新的文明,我们不断追赶着新潮,想要更快更强。丢掉了手写的情书,邮递的信件,妈妈织的毛衣,爸爸的二八自行车……这些承载在记忆的东西不断被代替。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带来我们新的生活,而记忆是个旧的东西,两个方向注定越走越远。你想要记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