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很久不进电影院了,总觉得现在的电影商业气息太浓,什么大制作、所谓的悲情苦情、无厘头的搞笑……一切都是为了票房,观者看后就过去了,没有一点营养。这种电影不看也罢。
《万里归途》,显然是一部主旋律影片,虽然网上的评价是:叫好又叫座,也并没有激起我的观影欲望,想着无非就是唱唱高调,表现一种纯粹的“伟*光*正”的主流核心价值观而已。
先生坚持要看,只能陪着。但,没想到的是,这样一部主旋律影片却让我一次次地热泪盈眶,让我深深地为之感动:即使戴着“英雄”的光环,却原来也如你我一样,只是个凡夫俗子。
影片由饶晓志执导,张译、王俊凯、殷桃领衔主演,讲述了北非努米亚战乱爆发,我国领保中心外交官宗大伟与外交部新闻司新人成朗被派往战区协助撤侨,但又阴差阳错地被滞留在了努米亚战区,并最终冲破重重险阻,用勇气和智慧打通各道关卡,成功地、一人不落地,将被困战区的一百多位同胞带回了祖国。
“吊儿郎当”的英雄让出机位,滞留战区
张译饰演的外交官宗大伟,曾辗转多国,经历过地震、政变、战乱,历经多次险境,救过人,撤过侨,每次都成功地化险为夷,是外交部多次表彰的“英雄”。
但顶着“英雄”光环的宗大伟,一出场就显得有些“吊儿郎当”,正如他自己的自嘲“这里,就属我觉悟最低了。”
彼时,被派往努米亚协助撤侨的宗大伟,妻子在国内即将临产,他满心期待着“机场都不用出”,即刻随机护送侨民回国,回到北京陪妻子生产。但面对着急切要求登机的台湾同胞,他和成朗让出了自己的机位,随我国驻努米亚大使馆一秘回到了大使馆。
大使馆深知宗大伟急切地要回北京的愿望,给他安排了当天夜里回国的行程。临行前,和大使馆一秘章宁及成朗告别。章宁和成朗被派往努米亚边境,协调一批丢失护照的同胞过境图利斯。当时,章宁单枪匹马,成朗主动提出放弃回国,陪同协助章宁。而曾经的英雄宗大伟虽然不赞成年轻又不懂阿语的成朗留下,但他显然也不想留下,他要回国去看着儿子出生。
但,战乱中的努米亚,意外和不测说来就来。正在告别的三人,突遭叛军袭击,章宁在宗大伟怀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有牢骚有抱怨,脆弱而又勇敢的凡人英雄
情势所迫,宗大伟无法回国,必须代替章宁去努米亚边境帮助被滞留的同胞过境。临出发,还抱怨了一句“谁让我是学阿语的呢。”
抱怨归抱怨,自己接受了的工作必须得做好。他就象你我等普通人,工作认真,却也不乏牢骚,既勇敢又脆弱,即圆滑又有原则。
为了摆脱索贿的当地军官,宗大伟果断地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损私肥公;为了通过军事交火区,他会“很社会”地给指挥官点上一支烟;为了带领遗失护照的同胞通过边境,他还假装是边境官的学弟来拉近两人关系……
最终,宗大伟用他的智慧用他的世俗和圆滑成功地打动了边境官,滞留的同胞顺利过境。
但,宗大伟又一次没能过境回国。因为,他的善良和良知告诉他,必须找到被困在战区腹地的章宁的老婆孩子,并把她们带回国。
他又一次深入努米亚战区腹地,搜寻被困的战友的老婆孩子。
坚毅、勇敢的英雄,也会充满恐惧和怯懦,但一定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凭借着蛛丝马迹,宗大伟和成朗找到了章宁老婆白婳带领的120多位中国同胞。他们是白婳公司的员工,被困战区腹地,藏匿在一个大市场里。宗大伟凭借着经验,带着120多位同胞经过十多天的长途跋涉,餐风露宿,过沙漠,涉险境,只为到达一个稍微安全的能源储备城市,等待救援。
期间,宗大伟为了寻找擅自离开的几位同胞,而被叛军抓住。对方要求他以中国外交官的身份表达对反政府武装的支持时,宗大伟义正言辞地拒绝了,哪怕叛军以他和同胞们的性命相威胁,他也毫不退缩,反而用坚定的语气警告他们:“如果你杀死了我们,中国政府会让你们血债血偿!”
这是他作为外交人员的原则和底线,也是我等普通人在国家荣誉和尊严面前的必然选择。
而当叛军首领强迫他玩“俄罗斯轮盘”的搏命游戏时,宗大伟两眼空洞,颤抖着双腿,战战兢兢,这份我等凡夫俗子对死亡的恐惧亦被淋漓尽致地诠释了出来。最后那段因为过度紧张而恶心想吐的生理反应,看着更是让人觉得非常地揪心。
为了解救已故战友的老婆和孩子,宗大伟在最后一刻还是强行抑制住了这份恐惧,不惜豁出性命。
有时候勇敢,有时候怯懦,有时候圆滑,有时候又坚守原则,这些看似矛盾却又合情合理的情节设置,一下子就让宗大伟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立体了起来,更让观众看到了平常生活中的我和你,而非影视剧刻意塑造的高大伟岸的、观众摸不着看不见的“银幕”形象。
影片中张译塑造的外交官宗大伟真实自然、张弛有度,还原了他作为一个“人”最直接的反应:无法掩饰的害怕,苍白干涩的嘴唇,不由自主的颤抖,内心的挣扎,在紧要关头迸发出赴死决心的毅然决然……没有刻意拔高,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被“英雄”的面具遮掩了人性的真实。
影片另一个让人唏嘘的残酷的真实是:活着。战乱的国度,每个人每一天,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是否还能“活着”。
我们何其幸运,能够平安地生活于这个和平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