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看汪曾祺的精短篇小说选,白天看上几篇,晚上遛狗的时候当作谈资给张先生讲。
有时候白天看了一大堆故事,真让我一点不差讲完整很难,但神奇的是,几乎每个短篇里都有至少一个细节让我难忘,并能够拿出来分享。
比如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三个故事之一《侯银匠》,它描写父亲送走出嫁的女儿后常常很想念她,有时候以为女儿还在身边,坐在桌边发现灯碗里的油快干了,就大声喊女儿的名字,叫她换油,之后无人回应,才发现女儿早就不在身边了。
这个情节特别打动我,甚至那一刻让我想念我的爸爸。
不止我这样,窦文涛说他看帕慕克的《我的名字叫红》时,曾被这样一个细节感染到了。
里面写一个女人收到情郎的情书,但女人不识字,就找了个懂字的人给她念,念完之后他问念信的人,他写的“我想你了”是哪几个字?虽然她看不懂,但她反反复复看着弯弯曲曲那几个字,觉得很幸福。
细节最能够打动读者,也是主旨传达的媒介
如果需要表达男主人公喜欢女主人公,直接以对话形式说出“我喜欢那女孩儿”,也就算不上上等的作品了。
但如果付诸笔墨描写,他在女孩儿转身时偷瞄她,去她常出现的地方期待与她偶遇,和她用一个牌子的东西……这些反而会侧面表达出爱意。这才是高级的描写。
就像马伯庸说的,写小说的诀窍就是心里想的,手上做的和嘴里说的不能是一样的。这样才能展现出一个立体的人物。
作家也好,导演也好,都不遗余力地将精力用在对细节的描写上,因为细节不但能打动读者,还能够借助其传达主旨。
前些天看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头丁务源整理仪容的镜头。
这段足足三分钟的戏份中,他先是洗漱、穿衣、接着气定神闲地戴眼镜、喂鱼、戴表,然后还大费周章地用发胶打理发量稀疏的头发。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这个角色大概是个老爷的时候,他却与镜子里的自己拱手相对,排练一会儿见到三太太的话术:
“三太太,农场的肥鸡肥鸭给您放到厨房了。”
当那媚笑一经被调动起来,一天都会这样持续下去,成为他身份职业的一部分。
据说原著里是没有这段的。但导演用这几分钟,给我们充分展现了丁主任的谄媚与分寸,为故事的铺陈做足了铺垫。
当然,也有反例。
很多动画片里,吃人的狼总是会说出“哈哈,我今天要吃了你”这样直白的台词。看在是写给小孩子的份上就不和这些动画片计较了。
可是一些国产烂剧中的坏人总是在向我们展示一副我就是坏人本人的恬不知耻感,以及全宇宙的观众都看出他是个坏人了,就和他演对手戏的好人还没看出来的尴尬感。这就是一个被写坏了的人物。
作家写出动人的细节,必定源于对生活的重度观察
真诚且动人的细节描写,一定是自己经历过的情节,但未必是亲身经历过的情境。说到底,还是来源于对动作和语言小细节的细微观察。
有时是刻意的积累,有时则是基于观察后漫无目的的脑洞大开。
马伯庸的书一向充满脑洞,他有本书叫《龙与地下铁》,据说就是他下班坐地铁时得来的灵感。
那是2010年,他在微博记录了这个灵感的雏形:
#地铁微小说# 长安城的地下生活着几百条龙,居民们喜欢攀在龙背上,在四通八达的地道里呼啸而过。每年大唐天子都会派官员去黄河壶口,招徕刚刚跃过龙门的锦鲤,许诺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一条老龙疲惫地抱怨道:我花了十几年跃过龙门,带着梦想来到首都,可现在呢?每天还是要作地铁。
大概是这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持续萦绕,久久不能忘怀,所以他将这个故事成书,就有了后来的《龙与地下铁》。
对我们来说,脑洞并不难,难的是如何让它不断扩散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就需要用点儿技巧了。
他曾在《圆桌派》上讲述了自己是如何训练脑洞的:利用等待或其他碎片化时间瞎琢磨,琢磨多了脑洞自然就开了。
他举了一个自己实验过的例子:
可以试想自己在沙漠中间发现了一块一吨重的黄金,从发现到发财中间其实会有很多问题,可以想象每一步要如何解决。比如如何分割黄金、运出沙漠、回到城市如何变现,如何避免泄露这个秘密……
细化到什么情况下呢?细化到每个环节都有详尽的方案,详尽到这个计划已经可以去执行,就差一块一吨重的黄金了。
以前在公司做培训讲师的时候,如果我那天讲课发挥得很好,一定是因为我前一天晚上躺在床上把所有我要讲的内容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包括学员可能会提出什么问题,我要如何作答,现场可能会有什么突发状况,我要如何应对。
其实说来我不算知识储备强大,应变能力强的人。属于那种投影仪出错,PPT看不到,我也很抓瞎的人。
但我会提前准备几个和产品质量、品牌创立有关的小故事,如果遇到现场意外情况,我不至于呆在那里无法填补空白时间。
对细节准备的越丰富,发挥就越好,因为自己足够自信,表达和表现上都不会差。
史航90年代初写《敌后武工队》时曾到山西多个县考察,他听当地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户人家全都被敌人杀害了,只因搜家时发现墙上有个钢笔蓝点,敌人由此断定家里有写文弄字的人,而这家人都说不出是谁,因此敌人判定肯定是武工队留下的。
他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抓人,所以写这个剧本时就以这个细节开的头,说村妇抱着孩子衣服上有个钢笔蓝点,此外家里灶台旁有男人撒尿的尿渍。
在当地,晚上起夜,男的都是在院里撒尿的,女的一般在灶台旁,但这有很高的尿渍,明显是男人的,说明这个男人不方便出去,所以断定是武工队的。
他利用细节的描写成功激起了读者兴趣,同时也激起了故事的冲突。
注重观察细节的人,生命被无限拉长了
我辞职之后,每天早上和下午会到小区遛狗。
之前常听邻居说我们小区是周边楼盘里绿化最好的,连隔壁小区的居民都从“黄牛”那购买我们小区的门卡,只为了来这里遛弯。
可我住进来三年多了,从前上班朝九晚五,早上急匆匆出门,晚上回来又累到不想出门,所以很少闲庭信步地欣赏它的美。
反而是养狗之后,遛狗时我会停下来拍小区里的一朵樱花,一片红叶。那天我蹲在草坪边拍一朵随风飘动的蒲公英,还被路过的保安给叫了出来,说草坪快被我们这些拍照的给踩坏了。
我还跟张先生开玩笑说,养狗之后终于把物业费给赚回来了,因为我不再错过小区的四季了。
在遛狗的一个小时里,我会在喷泉旁边坐一会儿,随便刷一篇文章,过会儿又会换到我最喜欢的一户院落门口的长椅上坐会儿,看着狗子在草坪上闻来闻去。
回到家或者在上班的一个小时通常做不了什么,可是遛狗的一个小时会有种时间停滞的感觉。只有风吹得悬铃木沙沙直响,才会提醒我,时间是在流动的。
我们自己就是时间的作曲家,想让哪段变慢,就停下来观察、体会、感受,想让哪里变快只需要对它不闻不问。
就像窦文涛说的,注重观察细节的人,他比一般人是长寿的,因为他对时间的感知不一样。他活的每一天,历历在目,一点一滴,内容丰富。
当时间的皱褶被展开了,长度就增加了。
所以啊,即便不靠写字吃饭,关注生活的细节也多有裨益。毕竟,细节最易被人记住,谁不想年事已高时诗意的回忆多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