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书会提到稻盛和夫,这个把工作当作修行的、拯救了三个大企业的企业家,对于他招人只招70分的人的理论,我是赞同的。
网上流传各种稻盛的成功学,对于还没有在实践中摸索过的人,也就听听,千万不要当真。他的成功来自他的天赋、细致加上运气,而绝对不是他的理论。他从年少创业起,就孜孜不倦,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市场,从不放过对细节的执着,而成为他自己。最终,社会定位他是成功者,不止70分。
正如他在招人时,喜欢招70分的人工作是一个道理,他也曾是。这是一群恪尽职守、兢兢业业的人,在人群中其貌不扬,但就是他们建造了金字塔、长城、兵马俑,或许你会觉得他们平庸,会觉得后来人记住的是金字塔的设计者而不是建造者。且不说,没有金字塔便没有金字塔的设计者,拉开时间的长河,你觉得是建造者深刻,还是设计者深刻呢?
70分的人,不靠运气。
这就像《孤独小说家》所讲,耕田青平写了14本书,却本本仅被初版,终于第15本《父与子》获得了直木奖。你以为这是青平的才气,还是运气?若是才气,他该像矶贝久,年纪轻轻就获此殊荣。若是运气,那他运气也太不好了,15本书才被认可。
耕田青平生活中只有儿子和写作两件事,朴实简单,无论哪方面都算不上100分的男人。但正是这些70分的生活给予他的智慧,终于在多年后酝酿了《父与子》,实现了飞跃。
70分的人,不靠运气,靠的是在人生路上踩下的坚实脚印。
处在学校和社会交界时,我们容易被成功学所迷惑,认为我若同他那般努力、疯狂,我也能够成功。或许你试了,但是你失败了。你沦为一个迷茫的普通人,身在应付工作,心在浮游徘徊。 遇到踏踏实实的人,你嘴上不屑,心里却嫉妒。
总有一部分人你是从心底敬佩、仰慕的。那些一针一线、一石一木、一点一滴默默筑造的老辈匠人,虽然你清楚知道他们日复一日的重复,但是你更清楚重复的昨日、今日,成就了明天的珍品。如青平在生活拮据日子里,努力过好的每一天,终于迎来的更好的明天。
70分的人,未留功名
如那些世界奇迹的建造者已籍籍无名,但是所有残留的神迹提醒着后来人,这是他们的血汗。
如我被抛至远疆的四伯父,无儿无女、无父无母了。为人又鲁钝,事事被人开涮、调侃。
但是他在我生命里做过的每一件事我都清晰无比,比父母都深刻。他替其余6个兄弟姊妹所尽的孝道,所有人都铭记于心。他像是替代了父母在爸爸心中的地位,每个月都打电话问候。六十四岁的他还是很天真,有肉吃有电视看就很满足。
大家心里清楚,这确是一位又有功劳又有苦劳的老大哥。
做一名70分的人
我觉得人会有开两个窍的契机。一个便是少年时对人情世故、对功名利禄的看法,是一个“看山不是山”的过程;一个是无人情世故,无功名利禄的看法,是一个“看山还是山”的过程。
我是反对成名要趁早的。不说成名后的代价,仅说深陷其中时的迷茫,就是一大危机。年纪是要经历的,经历超越年纪的事故,必会影响正常的判断。
当然是自己深受其害才得出此语。初中时,我担任了很多职务、虚名,一时得意忘形,失了朋友,即使发奋读书也是为了老师家长的夸赞。那时候,我自认不及100分,至少也得99。高中时,我一无所有,还原真我,却获得了极好的人缘,但自认分数,也就70分吧。
后来工作中又是如此。我一直运气不错,毕业后第一家公司极好,却耐不得工资少不能经济独立便跳槽,工资到手后,我又好胜心强,一个人可以顶三个人,除了技术本身,前期需求分析、后期维护培训我都做了,努力去做到100分。几年下来,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离开了工作,自己单独待了一段时间,修了瑜伽教练证,在家看看书,写写随笔。我竟然很喜欢这种生活,虽不留痕迹却内心充盈。
当再有了一份工作的时候,我便像找到了窍门。
我潜下心,让自己做一个70分的人。工作像生活,是在享受。
先生说,你最近状态不错。我内心非常喜悦,知道自己这次对了。
那曾是我看不起的,但如今我亲身去践行。通过每天的生活、工作,磨砺自己内心的粗糙,成为一个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