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是因为你还不知道自己焦虑,没有找到焦虑的根源,当你找到这个根源时,焦虑就像吹起的气球,一戳就破。
第一次把作业拖到最后一刻才启笔,这种感觉还是蛮有压力的。最近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准备考试上面,拒绝朋友的各种邀约,也拒绝出门,下班后除了睡觉,饭有时也顾不上吃,其它所有时间,都被复习资料填满。
这种状态下的生活节奏,确实很充实,但充实之后的我,现在放松下紧绷的神经之后,却反而觉得有些缺失。
这种缺失感的根源是什么呢?
我仔细的想了想,主要是两个方面因素导致了缺失感:
1.缺失目标
当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或者专注于完成一件有时效性的事情时(比如我周末就要考试了,前面一整周的时间都必须要啃书),我会调动一切的注意力在这件事情上面,但当这件事情完成了,如果没有立即马上找到可替代的目标,就会产生这种缺失感。
这种缺失感也可以理解为惯性,当一个人适应了紧凑的节奏,忽然放松下来他会不知所措。我妈妈就是这样的人,一个人撑起一家店,全年只有过年休息3天,每当我过年回家的这个时候,都能看到她在家是呆不住的,她不会想着终于可以休息了,反而总是想着要去找点事情做。
2.内心的不平衡
还是之前那个话题,当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到一件有时效性的事情时,期间也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我们会主动或在潜意识里提醒自己这些都是“干扰因素”。但正是这些“干扰因素”打破内心的平衡。
“干扰因素”其中的一部分可以称之为“诱惑”,加之以一定的毅力是能够克服的,比如让我们暂时放下手头做的事而跑出去大吃一顿火锅,或者倒头就睡;另外一部分可以称之为“愧疚因素”,换句话说,就是你知道做了某件事会让你受益或者自我提升,但是做了某件事的同时,意味着你必须放下手头正在进行的事情,虽然也能够克服,但会让你产生愧疚感。
对于我来说,我的“干扰因素”是什么呢?
读书。这是我喜欢做的事,现在却要为了准备考试而做出让步,几天没读书让我的内心极度的不平衡。
和朋友聊天。这也是我喜欢做的事,然而啃书的我告诉自己不能这样做,聊的越久意味着要放弃越多复习的时间。
这些内心的不平衡,曾让我焦虑过,然后还是忍不住和朋友聊天,当我说出“我很焦虑”的一刻,我意识到了自己以上的问题,然后就从内心的不平衡状态里面解放出来了。这个过程很快,快到称不上是过程,当时自己并不理解为什么会瞬间痊愈,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接下来怎么去解决问题,也就变得轻松许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