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大学时代最喜欢的故事:薛西弗斯是古希腊神话的人物,因为触怒众神而被处罚,被判终生劳役;众神命他推一块巨石上山,每当巨石被推到山顶的一刻,石就会自动地滚下到山底;而薛西弗斯又要重复把巨石推上山,然后巨石又会在到达山峰一刻滚下山,如此重重复复永无休止的就是薛西弗斯的人生。薛西弗斯这种看上去毫无意义的生活是如此的荒诞,就像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如何在这荒诞的人生中寻找意义,是我们坚持生活下去的动力。薛西弗斯每向上一步都是以他的方式向众神在抗争,他每将巨石推上山顶就战胜了一次众神。
3月1日开始参加了新媒体运营大咖姜楠老师 组织的30日日更活动,今天正好是最后一天。这期间我得了一次胃肠感冒,几乎每天都有备课的任务,确实坚持每天都做有质量的文字输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促使我在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促使一个人可以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呢?
对于巨石来说,它的移动来自外力,即他律。这些外力来自于社会、生活和他人。而对于薛西弗斯来说,他推石上山的动力开始来自于众神的惩罚,是不得已而为,即是他律。而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他一次次战胜巨石、战胜自己、战胜众神。他坚毅的姿态显示出他抗争是来自内心的。他比巨石更加坚强。这是一个人觉醒后变他律为自律的过程。只有自律的形成之后,人才会在一次次的挫折和失败之后仍然可以坚毅地站起来,重新开始。哪怕明知道这种挫折和失败是永无止境的,他也不会放弃。
这种自律的动力来自于哪里呢?我想自律的形成大致有两条路径:一、兴趣——成就感——信仰;二、他律——成就感——信仰。兴趣和他律是两个不同起点,至于那个起点可以走得更远,目前还没有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暂且不论。好的兴趣是成功的一半,这话既说出了兴趣的重要性,又说出了兴趣的局限性。兴趣如果不能在持续的实践中不断产生成就感,也终将归于平淡消失殆尽。“爱好”听上去比“兴趣”略微稳定一些,但它显然不是主业,潜台词中总是带有业余的意味。形成成就感是让一个人的行为得以持续下去的重要过程。成就感再大同样会被挫败感蚕食掉。所以,走向信仰才是形成自律的最终动力。这里的信仰不一定要上升到宗教的高度,每个人的内心都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另一个路径,有时候兴趣是需要在外力引导下才被发现的,或者尽管没有兴趣可言,同样可以在外力的推动下通过实践获得成就感。而在很多时候,兴趣也需要他律的督促下才能坚持到成就感的发生。
关于30天的日更,期初我们都设定了三个目标。今天看来这三个目标无一百分百实现,但是这丝毫没有让人沮丧。我们看到了自己出发的脚步已经在路上。在这其中,我感到一种充实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大致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起。因为大部分时间要备课,所以每次到更新文章的时候都很晚。于是,我决定把闹钟定在早上五点到五点半之间,这样每天早上起来,煮一锅粥,倒一杯茶,再开始日更,看着窗外天由暗夜到平明,这种感觉非常不错。
二、总结。日更的话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直接经验,工作和生活的总结,另一个是间接经验,阅读。每次备课和上课,以及与女儿相处细节都会引发一些关于教学或者家庭教育的思考。从前,这些思考大部分都一闪即逝。每日的文字输出可以将这些碎片的思考片段记录下来,以便于进一步深入加工整理。而文字是一种相对更为高级的思考方式,在输出文字的过程中,思考的质量是有所提高的。文字的表达会促使思考更加系统和严谨。
三、阅读。除了亲历的话题之外,从图书和资讯中获取有所触动的点,联系自己的实际工作和生活,也是一个不错的话题来源。这促使我持续或者开始接触了几本书,《儿童发展》《如何让孩子学会阅读》《洋葱阅读法》《戏剧萌芽》等,虽然这些书都没有读完,没有完成月初制定阅读3本图书的目标,但是这个过程收获不小。通过阅读后的思考,使原本一些模糊的概念进一步清晰了。
四、思考。当你面对键盘和屏幕的时候,你的思考突然间有了一种肃穆的仪式感。这促使你在思考问题时候,变得更加慎重。尽管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但人的成熟、进步和自我成长的根本就源于不断的思考。也许你的此刻的思考还不够成熟,也可以勇敢示人,一则可以在交流沟通中进一步完善,二则所有有价值的思考也都是从一个稚嫩的雏形开始。然而,失去思考的力量会让人迷失,变得随波逐流。
以上是在这次日更活动中一点心得体会。我想为自己再设定一个30天的日更目标,不勉强,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