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不见①
[唐]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②,海燕双栖玳瑁梁③。
九月寒砧催木叶④,十年征戍忆辽阳⑤。
白狼河北音书断⑥,丹凤城南秋夜长⑦。
谁为含愁独不见⑧,更教明月照流黄⑨
注释:
①独不见: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独不见,伤思而不见也。”
②卢家少妇:泛指少妇。郁金堂:以郁金香料涂抹的堂屋。堂,一作“香”。梁朝萧衍《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
③海燕:又名越燕,燕的一种。因产于南方滨海地区(古百越之地),故名。玳瑁(dàimào旧读dàimèi):海生龟类,甲呈黄褐色相间花纹,古人用为装饰品。
④寒砧(zhēn):指捣衣声。砧,捣衣用的垫石。古代妇女缝制衣服前,先要将衣料捣过。为赶制寒衣妇女每于秋夜捣衣,故古诗常以捣衣声寄思妇念远之情。木叶:树叶。
⑤辽阳:辽河以北,泛指辽东地区。
⑥白狼河:今辽宁省境内之大凌河。音:一作“军”。
⑦丹凤城:此指长安。相传秦穆公女儿弄玉吹箫,引来凤凰,故称咸阳为丹凤城。后以凤城称京城。唐时长安宫廷在城北,住宅在城南。长安大明宫正南门为丹凤门(见《两京城坊考》卷一)。
⑧谁为:即“为谁”。为,一作“谓”。
⑨教(jiāo):使。流黄:黄紫色相间的丝织品,此指帷帐,一说指衣裳。更教:一作“使妾”。照:一作“对”。
望月怀远①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②。
情人怨遥夜③,竟夕起相思④。
灭烛怜光满⑤,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⑥。
注释:
①怀远:怀念远方的亲人。
②“海上”二句: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使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此时此刻也该是望着同一轮明月。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③情人:多情的人,指作者自己;一说指亲人。遥夜:长夜。怨遥夜:因离别而幽怨失眠,以至抱怨夜长。
④竟夕:终夜,通宵,即一整夜。《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
⑤怜:爱。滋:湿润。怜光满:爱惜满屋的月光。
⑥“不堪”二句:月华虽好但是不能相赠,不如回入梦乡觅取佳期。陆机《拟明月何皎皎》:“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盈手:双手捧满之意。盈:满(指那种满荡荡的充盈的状态)。
初唐诗歌除却“四杰”之作,我最喜欢的就是沈佺期的《独不见》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同是静夜怀人之作,前者拟托征人思妇,后者直言所思所感,同样怅惘,同样忧愁,也同样展现出大唐气度下的款款柔情。
《独不见》是乐府旧题,“思妇征人”是惯有的怀人模式。这首诗的佳处在于词藻典丽、对仗精准、意象和音律皆恰到好处。遍身珍宝的华美少妇独守空闺,听着九月寒风中萧瑟的树叶作响,又忆起阔别十年的梦中情人。他们一个戍守边关、音讯断绝,或许醉卧沙场,或许寒夜闻笛,或许发愿“誓扫匈奴不顾身”,或许感叹“春风不度玉门关”。无论他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何时归来、能否平安,他都“犹是春闺梦里人”。由于深深的思念,每一个夜晚对她而言都显得那么漫长。凉爽秋夜、皎洁月光全都失了意义,除了牵念、祈盼与哀愁,她的生命已与这世界无关。“愁绪满怀无释处”,无可解,无所替,寻不到也哭不出。
我们常说李贺的诗凄艳浓丽,这首诗也不遑多让。为了塑造一位华美的贵妇人,作者用到了“卢家妇”的典故,这与“秦罗敷”专指美女的作用相似。而金堂、玳瑁、流黄的描述也让我们联想到《陌上桑》中大规模的排比铺陈。寒砧木叶,是思妇诗最典型的意象。九月、十年,更将时间跨度骤然扩展,读者的思绪也随之转向“辽阳”的寒苦边关。白狼对丹凤,音书断绝对漫漫长夜,从平仄对仗到音律和鸣完全无懈可击。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却丝丝入扣荡气回肠,大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之感。最后点出“愁”思,视线又从千里之外的边塞落回触手可及的“流黄”,完成了时空的转换、思绪的萦回。华丽金堂、精美玳瑁、秾艳流黄与寒砧木叶、白狼天地、十年征戍碰撞出凄美的境界,这是温良恭俭的贵族的思念,是不再年轻的少妇的思念,也是盛世强音初启时大唐子民的思念。它浓烈而不碍眼、真挚又不过伤、哀愁绝不怨怼、华丽却不流俗。
若说《独不见》试图以时空的拉伸构建雄阔的气度,《望月怀远》则将这种气度引入了细微的一颦一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寥寥十字,境界全出。只此一句便凸显大唐境界、宰相襟怀。其作者张九龄曾是玄宗朝著名的贤相,后遭李林甫诽谤排挤,于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罢相,贬为荆州长史。这首诗即作于罢相贬官后,与《感遇十二首》同期。但与《感遇》的刚健格调不同,《望月怀远》细腻柔婉,若非旨趣高华,真有些杜牧、柳永之态。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不消解释,诵出即可将心带入、疏阔胸襟。小儿女相思不寐,辗转反侧,灭了烛火,又沐月光,索性披衣而起,方觉风露清愁。佳人难会,相思成空,伸手一鞠,得来满手月光。他/她想着将这唯美月光分享给所思之人,可空间阻隔,如何实现呢?罢了罢了,未若赶紧入睡,或许在梦中还能相会。
我喜欢唐朝,因为那是一个有情的时代。那时的人有时间培育情感、有心力经营情感也有意趣保鲜情感。他们将这些似傻如狂、琐碎细腻的情感封存在诗词中,跨越千年唤醒我们心底的柔情。那时的宰相会掬一捧月光告诉你他的思念,那时的贵胄会拍一拍胸膛告诉你他的豪迈,那时的将军会下马饮酒、上阵杀敌,那时的太守会临别邀曲、长泪沾襟……我们呢?我们有多久没笑出皱纹、哭出泪花、大声说“不”、心动颔首?
时近七夕,若有人能套用当下流行的“土味情话”对我说,看!我为你带来满满一捧写尽相思的白月光,那将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我呢,我会关心秋风起时他是否感到寒冷、出差在外他会否觉出寂寞。生活中不仅有柴米油盐,还应有诗情画意。停一停,静一静,让生活的节奏稍稍放慢,让心灵的重荷略略减轻,给自己一点时间品读诗歌,放自己一缕柔情欣赏世界。
附:
1、《独不见》是唐代诗人沈佺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是一首拟古乐府之作,刻画了一位对远戍丈夫刻骨相思的闺中贵妇形象。诗人通过环境描写烘托思妇的哀怨,以双飞双栖的燕子反衬思妇的孤独;以寒砧催落叶、明月照流黄来烘托离愁别恨。全诗辞藻典雅,华美艳丽,情景结合,意境鲜明,被历代诗评家认为是温丽高古之佳篇。
2、沈佺期,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唐高宗年号,674—676)进士,官至太子少詹事。曾因贪污及谗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诗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多应制之作。流放时期的作品,则多对其境遇表示不满。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