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职场哲学 #人生哲学
当你坐在工位上看向四周,能找到哪怕一个,除了工作还愿意跟他多说一句话的人吗?
为什么找不到呢?
因为你觉得他们只是按部就班工作的机器,除了工作之外,你们之间再无交集。
当然了,你也不必为此而自责,毕竟人家也没把你当人。
周围同事把彼此当工具,领导更是把你们都当工具。
对于他而言,这些员工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去实现他的KPI。
那么领导就不是工具了吗?
很不幸,在老板眼中,他也是工具,是帮助老板赚钱的工具。
那么老板总该是人了吧?
以我创业多年的经验看,即便是公司合伙人,依然还是工具,只不过我们是投资人的工具。
我们只是帮助他们把公司做大上市,帮他们退出赚钱的工具。
那么投资人呢,他们是真正的人吗?
以我跟诸多投资人打交道的经验看,他们还是工具,他们是出资人的工具。
当然他们根本不在乎出资人的“人”,他们只在乎出资人的“资”,所以说到底,他们是资本的工具。
包括那些出资人在内,大家想的全都是如何让钱生钱,如何让自己的资本升值,至于人,那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
这就叫“资本”,以资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
康德在解释“绝对命令”时曾给出过三个基本原则,其中一条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那么看看你周围的人,哪一个把人当作目的,哪一个做事是为了人?
很难找到一个,大家做事都是为了钱,而人恰恰成了手段。
连接人与人的不再是“情”,而只是单纯的“钱”。
你跟钱产生了联系,他也跟钱产生了联系,你们可以协作赚钱,于是你们俩之间才有了联系。
当有一天,你赚钱不再需要他,就会弃之如敝履,从此萧郎是路人。
在职场上,这不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吗?
不光你这么看,其他人也都这么看。
但是跳出来想一想,自己周围全是机器,竟没有一个真正的“人”,难道你不觉得很可怕吗?
那么是谁把人变成了机器呢?
是资本,以资为本,万事向钱看。
虽然你也觉得不舒服,但却依然觉得这天经地义。
这就是马克思说的,“资本对人的异化”,在潜移默化中资本甚至将你死死地封闭在认知壁垒中,让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就好比你喜欢跑步,买了一双心爱的跑鞋,穿上它让你脚下生风。
唯一的问题是,只要穿上鞋子,腿就不受你控制,而是被鞋子接管。
起初你越跑越快,越跑越嗨,并没觉得不妥,反而乐在其中。
可逐渐地你跑累了,想要停下来休息,这时才发现自己已经停不下来,不管多累,多不愿意,都要在鞋子的控制下继续跑下去。
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直到死的那一天。
一个跑步爱好者居然要听跑鞋的,听起来何其荒唐?
而资本恰恰就是那双跑鞋。
它存在的唯一目的只是自我增殖,至于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则与它毫不相干。
可人活着只是为了赚钱吗?
赚钱的目的是为了花钱吧?
而花钱的目的是为了幸福吧?
现在人们掉进资本构造的认知陷阱,反而认为赚钱比幸福更重要,这岂不是本末倒置?
所以,只要人类存在一天,只要人类还拥有价值理性,那么人类就绝不会允许自己被资本控制。
当然,这不是说要消灭资本,而是说人要控制资本,而不能反过来。
资本可以存在,但必须是在“人本”的大前提下作为工具存在。
好比一把刀,如果刀控制了人,便会“利器在手,杀心自起”。
如果人控制了刀,那自然也可以把它变成手术救人的圣器。
资本就是这把刀。
所以说资本主义“应该”灭亡,但资本并不需要灭亡。
那么“应该”的事就一定会发生吗?
还真不一定,例如现在很多人就看不到资本主义灭亡的可能性。
但马克思看到了,那么他是如何论证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呢?
其实也不复杂。
资本主义无非也是诸多生产关系中的一种,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私有,生产力初期这可以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并且更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
但当生产力发展到中期,低处的果实已经摘完,想要够到更高的果实,就需要更大规模集中资源,于是资本开始向少数人手里集中。
到了生产力发展后期,高处的果子也摘完了,单独通过集中资源已经不再有效。
到那时,办法只剩下一个,那就是激活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才是人类最庞大的宝藏。
可因为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绝大多数人无法被调动起来,于是这种生产关系便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阻碍生产力发展会发生什么?
会发生生产关系的变革(其实用另一个词更准确,只是敏感词不让用)。
而变革必然朝着激活最广大劳动人民主观能动性的方向发展,于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开始解体,取而代之的是公有制。
每个人都成了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于是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发挥出最大潜能。
唯有如此,人类才能摘到更高处的果子。
这个阶段,马克思称之为社会主义。
而当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人类进一步摆脱物质束缚,潜能被进一步释放,最终将够到那颗最高处的果子。
马克思称之为共产主义,而那时我们也将迎来“人的全面解放”。
反正收藏你也不看,点个赞意思下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