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杨露蝉是如何创立和发扬杨氏太极拳的?

          1860年,位于北京平安里西大街的端王府里搭起了擂台,一位来自河北永年县的青年杨露蝉打遍京城无对手,被惊呼为杨无敌。更奇特的是,这位杨露蝉用的是一种软绵绵的拳法,偏偏连续取得胜利,而在此之前,这套拳从来没人见过。这是一套什么拳呢?

          北风呼啸,一整夜的大雪将河南温县陈家沟装点成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这一天,好心肠的陈长兴从大风雪中救起来一个垂死挣扎的乞丐,他可能想不到,他救起的这个人日后将在中国武林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陈家沟位于河南省温县城东5公里处的清风岭。明末清初,温州人陈王廷举家迁到这里,当时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河,就改名为陈家沟。每晚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时候,陈家人就开始练拳了。温县陈家是一个神秘的武学世家,而陈长兴则是一个真正的武林高手。传说明洪武初年,一个叫张三丰的道士坐悟天机,引进道家的导引和吐纳之术,摸索出一套内家拳的深奥道理,后辗转传至河南陈家沟。绵绵几百年来,如一脉汹涌的暗流,隐藏于门户之中。这是一个无比独特的奇异拳种,它所有的运行都是以不用力为基准的。这种不用力不是用少一些的力,而是彻底不用力,因此,不但肌肉,甚至连身体的内脏都是放松的,而这样一个软绵绵的拳种也有一个软绵绵的名字叫做十三式软手。一开始太极拳就叫十三式。四正,叫掤捋挤按,四斜是采挒肘靠,它是跟八卦相对应的。进退顾盼定,讲的是步法。进退,左顾右盼,然后定,中央称为定,它跟五行是对照的,八卦和五行跟太极十三式是相对应的。陈正雷是陈长兴的第五代孙,他给我们演示陈家祖传的这一路十三式软手。出拳的时候,要求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加快速度。它练的是速度的力量,而不是力量的力量。当陈家人在练拳的时候,常常有一个人影轻飘飘地窜上墙头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打拳。这个人从来没开口说过话,他就是陈长兴那年在风雪之夜救起的那个乞丐。陈家堡保卫森严,陈长兴对自己的武功也颇为自负,大概没想到会有人偷看。陈家人有时候看到他,甚至还冲他开一两句玩笑:哑巴,难道你也想学武术吗?一点都没有错,哑巴做梦都想学到陈家这一门绝世武功。夜深人静,当确定所有的人都已入睡后,哑巴才悄悄爬起来练习,七年以来从不间断。他哪里是什么哑巴,他真名叫杨露蝉,本是河北永年县的一个苦孩子,天生是个武术迷。杨露蝉从年轻的时候就非常爱好武术,他那个时候打拳打的是洪拳,跟少林拳差不多。杨露蝉想学武,但他太穷了,在那个年代,一个身无分文的穷孩子想学武功好比痴人说梦。经历千辛万苦终于打听到陈长兴是真正的大武术家,而他兴冲冲地赶到陈家沟时却听说陈家200年以来从来不收外姓人做徒弟,万不得已,他装哑巴冻僵在陈家门口,希望能混进陈家。那一场大风雪极为冒险,差点把他当场冻死。陈家沟的这门武功,没有直来直去的打法它的一切运动都仿佛是在缠一根丝,一圈一圈地蝉丝,以至于全身上下都做螺旋式的转动,以腰为轴,每个关节都转着走,这样一转下来,整个人的身体仿佛抱着一个大球,但有一次杨露蝉惊奇地发现除了十三势软手,陈师傅还暗藏着第二套武功,这套武功叫做炮锤,能突然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威力。为什么最阳刚的炮锤和最阴柔的软手能统一在同一个人的身上呢?除非是有一种可能,用十三势软手先接纳了对方的力量,但接纳不是目的,接纳对方的力量是为了打回去,用对方的力量去打击对方,这个时候就轮到炮锤上场了。太极拳它采取的方法叫做引进落空,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当对方的力来的时候,我把(对方的力)引进来,改变你的力点,我立刻调整方向,把你重心改变以后,我再发力,这样很容易形成借力发力,四两拨千斤的局面,可以以弱胜强,以小打大,体现我们东方文化的精髓。它不是不用力,只是不用自身肌肉发出的力而已,而不排除借力,借对手之力达到同样能打垮对手的效果,想到了这一节,杨露蝉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人类格斗史上一次重大观念转变,那就是不求以力取人,而是借力打力,8年以后,杨露蝉的武功大成,杨露蝉偷拳的事迹最早见于清朝宫白羽的小说,《太极杨舍命偷拳》,从这个故事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一是陈家沟武功200年来从不外传,二是杨露蝉此人必有过人之处,这又是一个励志故事,它的启迪意义在于如果你能忍一般人忍不了的痛,吃一般人吃不了的苦,想一般人想不到的事,你终有一天会实现目标。而今天的永年人则并不喜欢偷拳这个故事,他们坚信杨露蝉是通过广府镇上一个药铺掌柜的推荐,三下陈家沟,最后感动陈长兴正式收他为徒,真相究竟如何,已不可考。但结果是完全相同的,最后陈长兴师傅接受了杨露蝉,并欣然把陈氏家传武功倾囊传授,这是一百多年前一位大师的胸襟和气魄。陈家沟的这所青砖小院据说就是当年杨露蝉拜师学拳的地方,它记录了一代宗师舍身求艺的传奇经历。这一日,杨露蝉经一位同乡举荐,来到北京,在端王府里他表演了一套十三势软手,拳路非常新颖,在座的所有人都没有见过,有一个人一看他这个拳挺慢,就有些瞧不起他,后来有人就问他说,杨老师,你这个绵拳能不能打人,杨露蝉当时就说了,有三种人不打,铁人不打,石头人不打,木头人不打,只要是爹生娘养有血有生命的人,都打。说了这个话以后,就有人跟他比试,拳脚无眼,一比武就难免伤人,杨露蝉出了个主意,在后花园的空地上打4个大桩子,四周围上渔网,如果谁被打到渔网上就算输,一个姓李的武僧首先向杨露蝉挑战,眼见武僧右腿踢到,杨露蝉使出一招揽雀尾,只见他左脚实,右脚虚,运起十三势里面的捋字诀,双手已搭扣住和尚脚腕,横劲摔出,这一招揽雀尾是尚处于萌芽中的中国太极拳第一次和人真正过招比武,武僧失去重心,身不由主地向后俯冲,栽出一丈多远,弹在渔网上,双方只交手一招就分了胜负,把旁观的众人看呆了,在随后的七天里,杨露蝉又连败直隶,津门各路高手,京师人称杨无敌,号称杨无敌,打遍天下无敌手,杨无敌名声大振,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起,杨露蝉第一个把太极拳展示天下,传播天下,杨露蝉在推广太极拳方面,可以说立了大功,在整个比武过程中,有一个人自始至终在旁边观看,这个人来头极大,他是同治光绪两代皇帝的老师。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在观看了杨露蝉与人比武以后,他称颂,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如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之浑圆一体也,随手写了一副对联赠给他,身怀绝技压群英,手捧太极震寰宇,我们这里有一个传说,太极拳就是从这个地方叫起来的。皇帝从善如流,任命杨露蝉为清朝神机营的总教头,3个月以后,清廷又将太极拳尊为国术,崇高的政治地位客观上推动了太极拳,在中华武术的大家庭里,去扮演一个无可替代的角色。公元1861年,杨露蝉带着国家能给予一个民间武术家的最高荣誉,荣归故里。16年前,他顶着大风雪,怀着忐忑心情前往陈家沟学艺,现在,他已经名动京城华。杨露蝉的故乡广府古城位于今天永年县城东南方向25公里处,古城坐落在方圆30公里的水泊中央,站在广府的古城楼上,远看水波荡漾,风光旖旎,近看荷花掩映,垂柳婆娑,人称北方小江南。太极,这个玄妙的境界,就在这种氛围中向这座小城慢慢靠近了。宇宙洪流,天地杳旻,均在太极之理。人生在世,寒暑燥湿,阴差阳错,多半失于调理,随着武功修养的加深,杨露蝉对太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太极这两个字,太是非常的意思,极,就是极限,任何一种物体,任何一种形式,任何一种东西,它到顶峰的时候,到最极限的时候,它要发生变化。水是最柔弱的东西,但为什么滴水可以穿石,很多东西看似柔弱,实则胜过刚强,所以,当年非常想达到一个目标时,不妨从反面入手,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擒故纵,据广府老人们传说,杨露蝉回故乡的那段日子,常常一个人在广府的古城墙上练拳,单鞭,提手上势,白鹤亮翅,据说,当他打到一招手挥琵琶时,左掌阳,右掌阴,他霎时间悟到了太极拳中刚柔并济,虚实相生的精妙之处,这一招使得如行云流水,非常潇洒,杨露蝉在河南陈家沟练拳时,已尽得师傅陈长兴的真传,随后又漂泊江湖16年,遍访名师,特别是在高手云集的王府教拳,不断与各路英雄切磋比武,武功突飞猛进,终于成长为一代宗师。如果杨露蝉到此为止,那么他也不过是一个武林高手而已,但杨露蝉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机遇,帮助他缔造了中国武术史上一个更大的奇迹。杨露蝉的武艺学自陈家沟,但人们很快发现,杨氏太极和陈氏太极在走架,打手,风格上都有很大的差别,甚至格格不入,有人甚至怀疑,杨氏太极拳是否真的出自陈家沟。比如陈氏太极拳像缠一根丝,讲究螺旋式运力,杨氏太极拳则像抽一根丝,是一种向前的穿透力,强调的是连绵不断。后来才知道,杨露蝉把陈家沟的武功给改了。好好的一套拳为什么要修改呢?原来杨露蝉在京都成名以后,很多达官贵人慕名跑来向他学太极拳,下到低级军官,上到亲王贝勒,简直踏破了门槛。但杨露蝉发现,这些人教起来很困难。比如,八旗子弟长期养尊处优,身体退化,已经不适合练习激烈凶猛的套路了,其次做官做到一定级别,就要有官派,否则会被人认为不稳重,一些翻滚腾挪的动作,确实与他们的身份不相符。而更深刻的原因是,他所生活的清朝晚期,正好是中国历史大转折的时期,冷兵器时代已经过去,武术的战争意义急剧下降,一些凶狠的武功招式变得无足轻重,甚至被认为不文明,所以,杨露蝉把高难度的发力和凶猛的动作统统砍掉,传统的陈氏太极拳动作一下快一下慢,因为它有间歇性的发力。杨氏太极因为去掉了发力,其快慢是均匀的,细心的人还发现杨氏太极甚至没有跳跃的动作,连跺脚都去掉了。他这一改革的直接效果就是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门槛,不仅达官贵人可以练太极拳普通的老百姓甚至花甲老人都能练习。太极拳又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一种有思想的拳术,它植根于道家的阴阳五行学说之中,蕴含了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来又极大地迎合了达官贵人的高雅情趣,练太极拳不仅不会被人嘲笑为一介武夫,反而成为一种时尚。而杨露蝉打的太极拳更有一种独特的古典美。杨露蝉自己说,练太极拳要有龟眠蛇行之意,行云流水之容,沉鱼落雁之美,太极拳打到他这个程度已经上升为一种文化,被称为文化拳,哲理拳。杨露蝉干脆把许多招数的名字也改了,像陈氏太极拳的一些招数名称如合手,插脚,抱膝蹬山,下步指裆锤,撇身锤等等都不够高雅,如果改成如封似闭,野马分鬃,双峰贯耳,手挥琵琶,就会好听得多,也更有利于太极拳的传播,杨露蝉还引进中国中医经络科学,并糅入导引吐纳等技巧,其健身养生祛病延年的效果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于是太极拳又被惊呼为一种健身拳。杨露蝉在长期教拳实践过程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最终独辟蹊径,推陈出新,开创出一套充满诗情画意动作如行云流水的新式太极拳,后世统称为杨氏太极拳。他的儿子杨班侯兄弟,孙子杨澄甫兄弟也都是太极拳名家,都为了普及太极拳做出了卓越贡献。从杨露蝉成拳开始算,杨家三代人100多年间,将太极拳由乡下带到京城,由民间影响到社会各阶层,创天下,打天下,最后传天下,其拳路也是一个不断锤炼,不断丰富,不断演化的过程。后来有人说,太极拳的迅速推广,很像乾隆时期的徽班进京,中国近代这一文一武两大文化现象其进京路线和繁荣过程,都惊人的相似,并具有同样的里程碑式的意义。1956年,国家体委从杨氏太极拳里挑选了24个骨干动作,创编了24式简化太极拳,定为国家套路。今天全世界练杨氏太极者已经超过3亿人。而当这套优雅拳术风靡全世界的时候,可曾有人想起过,就是为了它,100多年前,有一个乡下少年,差点冻死在陈家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9,902评论 5 46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037评论 2 377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6,978评论 0 332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867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2,763评论 5 36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104评论 1 277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565评论 3 39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23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379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313评论 2 31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36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034评论 3 315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637评论 3 30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719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952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371评论 2 34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948评论 2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