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毕业的时候,在珠江新城上班,那时整片珠城还在蓄势待发中,除了匆匆忙忙的白领,几乎就是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一栋栋的高楼,更添一份寥落。每当下班,由于街上灯少人稀,旁边都还是工地,因此总会快步疾走,生怕遇到什么危险。
当时候还写过一段话,说那儿的高楼“有着最繁忙热闹的白天也承受最寂静荒凉的黑夜”。
两年过去后,那一片地方境况已经焕然一新了,一个新城徒然降临人间,4年后的现在,那儿已经不分白天黑夜都热闹非凡。
城市发展的速度,让身处其中的人转眼便恍如隔世。
4年前,每天上班都会经过冼村,它与花城广场就一路之隔。那时村里房子已成片空出来,有一些已经被推到,到处断壁残垣,一片百废待兴的样子。
村外被蓝色塑料板围着,板上画满了描述美好生活图景的宣传画;路边的那些房子,都已经人去楼空,从5、6层高的楼顶往下挂了很多鼓动村民支持改造工程的横幅,场面蔚为壮观;在村边口边上,有保安一直开着喇叭,在播放着一些村民以身作则说明支持改造工程有多光荣的录音。
此地无银三百两,可以想象,这种重重掩盖与过度宣传的表面下,有着多么激烈的暗流。
当时的我可没有想到,这个在寸金寸土的广州新中心,一片废墟竟然可以以如此的面貌,存在直至4年后的今天。
房子的窗户几乎都被拆除了,村路也几乎被瓦力废土所覆盖,却因为空置在那里,竟然慢慢又住进很多人,他们多数是在市中心打工的服务人员和保洁人员,为了离上班地点更近,他们愿意在这片城市废墟中,用布料挡着窗户,在废铁围栏上晾晒衣服,用不怕苦不嫌脏的双手,围起一个暂时落脚的地方。
又一个城中村改造方案的落地,这些生活在城市的夹缝中的人们,正被无声又无情的驱赶,没有人会关心他们下一个落脚的地方在哪里。但可以肯定的是,伴随着一条条城中村被推到,他们将不得不住得更远,起得更早,付更高的房租,在这座城市变得更加边缘。
而村里也有不少弱势村民,面对着势不可挡的现代化进程,土地被夺走后他们将出路狭窄,下一代同样面临艰难谋生,所以,他们也留守在村里,并有可能一直“钉子”下去。
城市不只是踌躇满志迈步向前,它还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和记忆,每一天的喜怒哀乐。
当舆论都在引导拆迁暴富中的狂欢,当外界都在艳羡那些回迁宴的风光,更加不会有人注意到,在滚滚土地争夺、利益变迁中,被碾成灰尘的那些生活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