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很多人在网上谈论马佳佳,这个人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她的成名经历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一P成名(凭借一个PPT成名)。她想办一家通过移动互联网来销售情趣用品的公司:“炮否。”这样一个名称,非常具有颠覆性、叛逆性,还带有强烈的性暗示。这的的确确博人眼球。
更重要的事,她做了一个PPT,在这个PPT里面,她以九零后的身份,对她认为已经陈旧腐朽过时的观念发出勇敢的挑战:“你们这些观念都不行了,都是垃圾。”并且使用了一个九零后特别流行的词:“便便。”声称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的观念都是“便便。”
这样的生意,这样的表达方式,再通过非常有计划的营销传播,使得有些中年大叔对她非常欣赏。这个PPT一出来,就在网络上大肆的传播和解读,她本人也就“一P成名”。
警惕“蝗虫型员工”
马佳佳出现以后,投资界和互联网创业界出现了一股谄媚九零后的风气。六零后七零后八零后纷纷自惭形秽,觉得自己变得“过时”了。包括一些很成功的人都站出来表态:“他们站在马佳佳一边。”虽然他们自己就是被马佳佳斥责的人,但是他们选择跟马佳佳站在一起,身上也就沾上了“九零后的光彩。”
比如说万科的总裁郁亮,请她去万科讲什么叫互联网思维。她表示:“我们跟你们不一样,我们不买房,不要再造房子了。你们应该去做房子之外的产品。”很多创业营也去请她讲课。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一个人异军突起以后,很多人就渴望通过和她站在一起,获得某种肯定,某种价值。而她,也就变成了一面旗帜。”
但是大家却都不关心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她的公司做的怎么样了?她最重要的作品,好像已经变成了那个让她成名的PPT。
说到PPT,我就想到马云的一句话:“在职场上,我们一定要拒绝那些蝗虫型员工。”什么是蝗虫型员工,就是会做非常漂亮的PPT,把他的想法非常炫的表达出来。让你觉得这真的是个好生意。但实际上,他们除了这个PPT,实际上操作的种种困难并没有认真的想过。一旦项目开始实施面对实际的问题,他们就会变得束手无策。这种“有想法没办法”的项目,最终的结局,往往是不了了之。
这种人,叫做职场蝗虫,他们的工作,就是不断的去做PPT,然后就有人投入资源,很快又被证明为“不行”。他也不管这烂摊子,继续接着做一个新的PPT,再去说服一些投资人。他们整个的职业生涯,无非就是几个PPT而已。
所谓蝗虫,来的时候声势浩大,走的时候寸草不生。
他们做的PPT,也被人形象的称为“骗骗他。”在古代,有一种人专门做策论。面对一件事情,他能说的头头是道。
诸葛亮说这种人是:“下笔纵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
这些人是落不到实处的。但仅仅是听他讲的话,你会惊为天人。他们的特点是:想到哪就说到哪,说到就算是做到了。但实际上做不做,对于他们来说,却是无关紧要的。
这种类型的“人才”,从古至今比比皆是,跟九零后并无关系。九零后只是一个特定的年龄段而已。在这个年龄的人,确实有很多的想法,他有他特有的叛逆性,并且不愿意循规蹈矩。的确,如果过于遵守常规,是不能做出一番事业的。九零后们敢想敢干,的的确确有很多成年人看不到的新视野。在任何一个时代,年轻人的确代表着一种新生的、向上的力量。
但是年轻并不是理由,年轻也不代表你一定会成功。年轻仅仅是一个必要条件,并不是一个充分条件。
成功:仅有叛逆远远不够
今天谈论九零后的时候我就在想我二十岁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二十岁的时候,可以说是个摇滚时代,那个时代,崔健刚刚冒出来,还有罗琦、何勇、窦唯,有这样一批人组成了一个摇滚时代。我们听到他们的歌真的是血脉贲张。
当时罗琦有一首歌叫《随心所欲》,歌词是这样的:
快乐就是别人跟不上你的节奏
烦恼忧愁早已远远抛在你身后
所有的机会
都不需要小心翼翼再去强求
记住这每天每夜
你要永远感到你很自由
你的爱情从不需要天长和地久
你的决定从不需要任何理由
蔚蓝的天空为你开放
幸运就在你的四周
记住你年轻就是一切
总该潇洒尽情风流
马佳佳的PPT表达的情绪和这首歌的歌词其实是一样的,表达的都是:年轻就是一切。就是随心所欲,一切比我们老的人老的事物,都是垃圾,都是“便便”。年轻的时候有这种叛逆是很自然的。
周作人曾说过:“一个人二十岁不狂,必无用;三十岁还狂,准无用。”
如果你像真的不想仅仅是说说而已,那你就应该认真考虑一下,仅仅有“狂”,有叛逆,有摇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还需要什么,一个年轻人才能真正的走向成功?
首先,没有摇滚精神,恐怕是很难应该一轮新的商业浪潮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兴起的电脑革命其实是跟嬉皮士运动,跟摇滚乐联系在一起的。他能够赋予产品一种文化的标识,一种精神的特性。通过摇滚文化,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营销和推广的作用。
但问题是,一切的新商业浪潮终归是要回到产品上去。马佳佳刚开始,由于这样一个具有爆炸性传播力的PPT,使得很多人抱着一个看热闹的心态去消费。所以刚开始的销量还是很大的。但是粉丝经济有一个特别致命的弱点——热情是不能够持久的。
这种热情不能持久的原因是,粉丝经济往往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创新,而仅仅只有一个创新的噱头罢了。消费者会很快的回归理性,所以靠粉丝经济来创业的话,很容易一炮而红,然后就会迅速的暗淡下来。
产品的魅力应该有缓释性,有持久的魅力。而不是像绿茶一样,泡一下就没了,到最后会味同爵蜡,因为绿茶没有这种缓释性。
成功:激情与审慎,缺一不可
当骤然而起的营销大潮退却的时候,真正管用的还是那些实实在在的东西。乔布斯也是一个受嬉皮士文化影响非常深的人,没有摇滚精神赋予他的叛逆性,他可能不会去创业。但是仅仅有摇滚精神是远远不够的。
乔布斯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个叫沃兹列克的人。沃兹列克是一个非常憨厚木讷的人,但是却是一个技术天才,他能够把乔布斯提出的创意迅速的在技术上实现。
比如说,他们第一个产品(是一个非法的产品),是一个电话卡,插到公用电话上的话,会屏蔽掉公用电话的计费系统。这样就可以随心所欲的打电话,甚至是打全球的长途电话。这也是一个很颠覆性的产品。于是,乔布斯提议,既然有这个电话卡,我们能不能跟教皇通一次电话,果然这个电话真接通了,但是他们害怕了,在教皇的工作人员叫教皇来接电话的时候,他们把电话挂断了。沃
兹列克能实现乔布斯的“异想天开”是苹果能够创业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后来推出的IPHONE也是建立在沃兹列克夜以继日的辛勤工作的基础之上。
乔布斯在技术上是基本上不懂的,所以后来时代周刊在采访沃兹列克的时候,问道:“你认为乔布斯在IPHONE上的主要贡献是什么?”他很茫然,想了半天,很认真的回答:“我加班的时候,他给我买过可乐和饼干。”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苹果的成功不仅仅建立在乔布斯的梦想之上,也建立在沃兹列克的辛劳工作之上,二者缺一不可。
德国哲学家尼采说:“一个民族,需要两种精神,一个是酒神精神,一个是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是冲动的、叛逆的、不循规蹈矩的颠覆性冲动。
日神精神强调的是秩序、理性、技术、流程。
这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个民族的创造力。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历史总是在激情和审慎之间来回摇摆。”激情就是酒神精神,审慎就是日神精神。
创业也一样,你要有酒神精神,酒神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名字,你可以称它为摇滚精神、叛逆精神。但是仅有这个东西是不够的,你必须还要有日神精神。
酒神的破坏精神和日神的建设精神之间会形成一种张力,在两种力量交织之下,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创业。
所以今天,没有原则的去谄媚九零后。以为有这种天不怕地不怕、敢于蔑视权威的精神,你就能成功。九零后创业,我看到的更多的是马佳佳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创业英雄。”还有一个姓余的小朋友,说他的公司在年底,会用一亿的资金给员工发奖金。后来被人揭穿是在说大话。
在这个“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的的确确需要梦想,但是在梦想之外,你需要一种日神精神,需要一种理性、技术,需要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这些年来,大家都在谈创业英雄,央视十多年前,推出一档介绍80后创业英雄节目,现在,除了李想之外,其他人都早已淡出了公众的视线。
从这些事实我们得出一个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