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似乎是所有当代人的难题。
该不该讲话,该讲什么话,该什么语气讲话……
与熟悉的人沟通尚且需要琢磨时机看眼色,更何况是陌生人。
在综艺《各位游客请注意》里,明星与素人组成旅行团,同吃同住同游。
刚出现在镜头前,陈学冬就压力巨大:“十个陌生人,好难。”
“我的压力来自于,和这个环境里所有人都不熟。”
一直以直爽著称的张雨绮,也逃不过担忧,怕明天超级尴尬。
素人嘉宾也是一样,尴尬写在了脸上。
坐上车,陈学冬神预言了大家的状态:
“群里聊的非常的热络,见面就一定十分的尴尬,现在年轻人都这样。”
果不其然,大家坐上车之后,一片沉默。
另外一边,张雨绮团队一起体验游船项目。
船上安静得能听见流水声。
这样的气氛像是我们生活中的真实写照。
张雨绮在节目里,被团友一句“你觉得丢人吗”怼到哑口无言。
坐她旁边的女孩像一个话语轰炸机,一刻不停地在耳边废话,让人几近崩溃。
很多网友直言,这个综艺简直是大型反面教材,教会我们如何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沟通。
过度输出,不懂倾听
在网上被吐槽最厉害的,可能是张雨绮团队的“小麻雀”。
她自己形容,因为平常话太多,所以有了这个外号。
哪知道这个外号并不是自谦,她是真的太太太太像个“叽叽喳喳”的小鸟。
玩游戏输了之后,和队友不停地开玩笑,在按摩师耳边旁边絮絮叨叨,别人完全没有插话的余地。
轮到自己的时候,按摩师的每一个动作小麻雀都要给出夸张的反馈。
张雨绮忍不住吐槽,你连按摩都停不住嘴。
身为剑桥博士,小麻雀的知识量储备不小。
在参观时,她的嘴又忙活起来,调用起自己全部的知识,向团友介绍眼前的风景。
船上的团友渐渐被她烦得兴致全无。
导游开玩笑说被抢了饭碗,看到小麻雀就压力很大。
整个旅行游览的过程中,小麻雀的声音一直萦绕在耳边。
大家坐上大巴之后,张雨绮委婉表达了不想聊天的意愿,对摄像说:“我们不聊了,你们先休息吧。”
小麻雀接了一句,“对,你们不用假装敬业。”
小麻雀语出惊人
车里的气氛变得格外尴尬。
其实看完整个节目,可以知道小麻雀本质不坏,也聪明可爱。
不过和她长时间呆在一起,的确让人倍感困扰。
不分场合、不顾后果,想到什么讲什么。
总喜欢在耳朵旁边说个没完,不管别人是否想听。
像她这样“过度输出型”的人,在我们身边不算少。
信息传递,本身包含了输出方、输入方和传递的信息内容本身,忽略任意一个条件,都会让交流陷入困境。
显然,小麻雀在社交过程中漏掉了“输入方”的感受,得到了负面的效果。
在后来的交流中,她反思自己的问题。
想要活跃气氛,融入团队,却因为太聒噪而适得其反,让大家都感到不愉快。
本来胸无城府,表达欲旺盛,想到什么说什么,可整个团队的气氛更加糟糕。
单方面的表达,就像是把行李硬挤进已塞满的箱子里。自己精疲力尽,接收者也痛苦不堪。
在和其他人交往时,聊天不仅仅是张开嘴讲话那么简单。
及时接受对方的反馈,偶尔闭上嘴听听别人的发言,或许更加重要。
如何炅在《来得及》里所说:
“打开自己的耳朵,不急着去诉说,从而找到最契合的交流脉络。”
私下沟通,好过公开表达不满
小麻雀的过度输出,终于让大家坐不住了。
旅行刚刚进行到第三天。
大家围坐下来吃饭,小麻雀室友抱怨:“竟然还有九天!”
引发了一场对小麻雀的集体围攻。
显然大家对这场旅行并不满意,矛头也暗戳戳地指向了小麻雀。
于是有人提议,“大胆说出一个你最不喜欢的人。”
一开始,大家还在嘻嘻哈哈地调侃小麻雀,像是在开玩笑。
到第三个团员之后,突然开始了严肃的“围攻”。
先表扬一番,然后将这让人尴尬的一票投到她头上。
渐渐地,大家语言变得犀利,连前面的铺垫都省略,直入主题。
“控诉”进行到一半,小麻雀终于忍不住落泪了。
她说,“被所有人一点一点推了下去。”
小麻雀身上的确有不足,但这种近乎公开“处刑”的方式,也让人难以接受。
在公开场合表达不满,用投票的方式选出“最讨厌的人”,其实是一种变相的孤立。
大家抱着“你看大家都讨厌你,并不是我们太挑剔”的心态。
渐渐地,已经不是客观地指出小麻雀的问题,而是发泄情绪的一场“集体狂欢”。
小麻雀的室友没有意识到,这样会给对方带来多大的伤害。
向大家诉苦,“看,我多不容易。”
对小麻雀的抱怨能数上十条:
“简直是十万个为什么,回到酒店也一直在讲话,自己没有一点私人空间……”
甚至直接表达自己不愿意与她当室友。
室友,本身是带有一定隐私性的亲密关系。
两个人共处的时间与空间更长,交流与接触的机会也更多。
团友直言,很多内容是只有室友才知道的,在那样的情况下讲出来,让小麻雀的处境更加难堪。
很自然会使得所有人都带着有色眼镜看对方。
不断打击对方的自尊心,披着“指出问题”的外皮,实则是一场社交霸凌。
节目播出后,很多网友也为小麻雀鸣不平。
小麻雀和室友两人交流的机会本来很多,但出现的问题却没有私下解决过。
公开表达对方的过失,让对方完全被剥夺话语权,从来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
曾国藩曾教诲弟子“扬善于公庭,归过于暗室”。
意思是,在公众场合表扬别人的优点;谈对方过错的时候,需要在私底下沟通交流。
大家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的想法,从问题的根源上解决,而不是通过发泄情绪陷入恶性循环,伤害对方。
急于展现优越感,反而会引人厌烦
初次和陌生的团员见面,谁都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
但这一次,急于表现的小铭,却引发了团友的不满。
在艺术博物馆里,面对历史悠久的展品,作为哈佛的高材生,小铭开始了滔滔不绝地讲解。
想展现自己的学霸身份,把自己的知识都亮给别人看。
从天文到地理,从文艺复兴到多元化思想,拼命扮演着导游角色,可周围的团友已经格外疲惫。
有人吐槽,感觉自己是一个学渣,什么都不懂。
有人吐槽很难有参与感。
事情演变到最后,旅游团乱成了一锅粥。
“每一个人都在说,这个我看不懂,这个是我的领域,我可以来讲讲。”
原本悠闲自在的博物馆之行,变成了一场让人昏昏欲睡的知识竞赛。
事实上,小铭也不是真的如他表现得那样博学多才。
每次下车之前,他都会先在浏览器上搜索资料,以确定下一景点的历史与背景。
他希望通过展现自己聪明、见多识广的一面,换来别人的另眼相看。
这反而把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搞砸了。
团友评价他,感觉不像是第一次见到的那个人了,现在的他更像是在作秀。
“他是在炫知识,是在表现。”
没有更好的印象,还不小心搞砸了大家的旅行。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经在《自卑与超越》中讲:
“但凡有些成就的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那种优越感。
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单单是浮在表面上。”
浮于外表的“作秀”式讲解,仅仅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和表现欲。
与其为了获得认同,用力地表现自己,倒不如用内驱力来自律,扎实、低调地向下长出根来。
别把没情商,当做是真性情
另外一边的旅行团里,年纪较大的阿姨和年轻小伙子们,也发生了一些摩擦。
旅行的第一顿晚餐,为了打破不太熟的尴尬气氛,“仙女姐姐”在饭桌上找到了话题:给大家“看面相”。
如果眼睛一大一小,一定是温柔的男生。
头发自然卷,也是值得被嫁的人。
变相地把大家夸了一遍。
尽管听起来没有什么科学依据,陈学冬依旧认真地盯着她:“姐姐你继续往下讲。”
但到了贤贤这里,被“我不想听”硬生生堵了回来。
贤贤解释说,自己不相信这个。
在他眼里,仙女姐姐“看面相”的行为,没有科学依据,毫无意义。
“都这个时代了,就不要用长相评价其他人了。”
姐姐脸上的笑意瞬间僵住了。
最开始营造起来的气氛被打破。
饭桌上的年轻人,也并不相信相貌决定性格。
对于他们来讲,姐姐的话只是一个逗趣。
但贤贤一句话,直接让姐姐下不来台。
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起来。
与人交往时,年纪、兴趣差异较大,很容易发生观念的冲突。
无法说服对方、理解对方的乐趣,再正常不过。
表达自己的观点没有错,但打着“真性情”的旗号,忽略其他人的感受,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尊重。
和别人相处,同理心、情绪控制、尊重,都是所有人需要慢慢学习,努力做到的社交原则。
给文章点个赞吧,希望你最后能学会,得体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