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28 阅读日记
【书名】看见
【作者】柴静
【进度】33/473
【发人深省的片段】
1.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会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句话一直把我推到今天。
2.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蒙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都被埋在无意识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的也熟视无睹。
3.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4.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5.不要因为我们走得太远,而忘记我们为什么出发。
6.这是一条很长的路,你要做好长跑的准备。
7.“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都选择剖腹产是个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层面,越深,覆盖的人群就越广,你找了几个层面?”
8.部里安排所有主持人拍合影,我是刚来的小姑娘,自然而然站在最后一排边上。崔永元回头看见我,扶一下我的胳膊,把我带到第一排正中间他的位子上,他当时连我的名字都不知道。
9.别一根签字笔,揣一颗平常心,走遍大江南北,吃香的喝辣的。
10.你生活得太塑料了,不真实。”
我白他:“怎么了?”
“过分得体。”
“什么意思?”
他来劲了,比比划划:“要像打枪一样。有句话,叫有意瞄准,无意击发。要有这个‘无意’。”挺神的反正。
11.“嘉宾会不舒服吗?”
“他们舒服不舒服不重要,记者的首要任务是揭示真相。”
12.他审一个人的片子,审完把对方叫过来,问人家多大岁数了。对方莫名其妙,问这干嘛。他说:“看你现在改行还来不来得及。”
13.“你关心的都是自己,你得忘掉自己。”他说。
“怎么才能忘掉自己?”我拧巴得很。一期节目三方连线,我得时刻想着我的身体要拧成三十五度、四十五度、六十度角,还要想脸上的表情、语言、化妆、衣服。这一场下来什么都得想,我怎么能忘掉自己?
“回家问你妈、你妹,她们对新闻的欲望是什么,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14.你问一个问题的时候,你期待答案么?你要不期待,你就别问了。
【个人感悟】
我在校园部门里是做文案工作的,从大一刚开学到现在我也写了不少篇文案了,中间有毙掉的、有一改再改的,但发出去的也不少。
可最近我有些迷茫,言之有物一直都是我执笔的一个小信念吧。我曾经当然一直到现在都觉得,仅是些风花雪月的文字是要不得的,它起码得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对得起我在它身上倾注的情感和时间
可…我最近常常在想,我们做的到底有没有意义,内容空洞耗时耗力,相似度极高,好像只是在为宣传而宣传,到了现在我居然一个字都憋不出来抑或是时间磨灭了热情
看《看见》的第一眼其实是在昨天,作者笔下朴实的、具有冲击性的、宽广的边缘的那个我不曾看到或是知道却未感受过的世界的另一面好像就贴在我的耳边在讲述着,我一口气就读了七章,全然顾不上什么阅读日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要看下去。
我把我的迷茫说给我的朋友听,她说了一句话,“被所有人都认同的观点称不上表达”,言之有物并不需要辞藻华丽,用最朴实的文字表达出最动人的力量,如果能给一人带来帮助便可以说是意义。而《看见》输出的独立的表达也是我一直向往的。
也许时资历太浅,很多事情都掐不住重点拿不住本质,但无知也代表着无畏
记得自己的同时也要忘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