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定位、发扬光大“本土心理学”】
一、传统医学思想
自古以来,道学与医学水乳交融。老子曾提出“长生久视”和“深根固蒂”两个对人类生命非常有影响的概念。
1.长生久视
长生指着生命的量;久视是指生命的质。常言道:“蝼蚁尚且贪生,人岂不惜命乎!”继续活下去是生命的基本要求,也是生命的普遍原理。人在生命的过程中,逐渐衰老退化。而代表衰退的象征,最显著的就是由白内障造成的老年性失明。老人在失明之后所受到的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巨大苦楚是难以言喻的。失明通常成为长生的后果,因此长生与久视产生了矛盾。易言之,人能乞长生以保证生命的量;却不能同时保证活泼健康、青春常在的生命的质。人的青春难以长在,转瞬即逝,犹如滔滔的江水;而尽情享用青春者,又必促成短寿。人要尽量长久地享受活泼的青春,把长生与久视的矛盾统一起来,便成了道学里一个极重要而且现实的命题。自黄帝以来,不计其数的圣达贤哲们为这个理想的实现,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和牺牲。
2.深根固蒂
深根固蒂是为长生久视提供的方法。长生久视概念是目的论,深根固蒂是长生久视的方法论。深根固蒂是老子以花果树木的生长发展现象来说明生命的规律。要求生命的良好持续,就必须先掌握好生命的规律。要花荣果盛,必须先把根扎稳扎深。根深,然后枝干才能得到保障和必要的营养,然后才可能开花结果。反之,如果根扎得太浅,只要人畜一碰,或是大风一吹,就树倒根拔,枯萎而死,根本就谈不到花荣果盛或长期繁茂。
从而产生了东方特有的生命哲学思想与原则,这被东汉以后道教创立者和西汉以来的养生学家、医学家奉为圭臬。也从而造成了中国医学的独树一帜的完整的思想理论。
具体来说就是中国医学的:1.整体思想;2.固本培元思想;3.气、血、营、卫循环思想;4.阴、阳、虚、实平衡思想;5.经、络、脏、腑中心病因思想;6.辨证论治思想;7.养生预防思想;8.温、凉、补、泻调合思想;9.用药中五味、五性,升、降、浮、沉,君、臣、佐、使的完全平衡的复方配剂思想。
二、中、西心理学差异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怎么才能使人自动自发,端赖春风化雨,循循善诱的教育。
老子又曰:“人之所教,吾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这“强梁者不得其死”真是意味无穷呀!这是现代科学工业社会里最最缺乏的一点,也是现代医学里的最大毛病,更是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里没有的东西。
西方精神病学的治疗要术是把病人的陈谷子、烂芝麻尽量的都翻了出来(还有例子显示,许多所谓记忆,本来并不存在,是在精神医生一再暗示之下,捏造出来的,然后以假当真)。事后却没有哲学思想来帮助开导化解。于是病人恨上加恨,终于弄到不可收拾。美国所演恢谐笑剧,最爱以精神医生为题材,总是笑话精神医生比病人更神经。因为精神病医生同样是现代社会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人物,再加上平生所学的,所接触的,用以谋生,所治疗的都是些怪现象,更加上此类人想象力又比他人丰富,久而久之,自然怪过别人三分。由此所谓现代科学的精神病学才成为社会笑柄。
如要纠正美国和西方的根本问题,非要让大家觉悟不可,一旦认识到,一味唯利是图,一味是针尖对爪刺,一味分裂矛盾,死拼硬斗,决无好结果,他们自然就要改弦更张。故此,西方仰望如渴的,其唯中国的道学。
中医里从没有过精神病学这一科。中医是一个“脏腑中心病因论”的医学。五脏六腑借着五行的关系来说明彼此间的完全平衡的联系,这是世上独有的平衡论。同时脏腑的虚实不仅是身体疾病的关键,而且关系到精神状态的正常与否。比如说,肝脏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思维的功能。肺脏的病变,关系到人情感处理能力。为情感而牺牲的林黛玉、茶花女,会演成悲剧的故事,与她们染着严重的肺病有直接的因果。脾脏关系于考虑,肾脏连接于意志,心脏统驭精神等,都在《内经》中有详细的说明和记载。
人的精神状态同样对脏腑有直接的影响,如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惊伤心,恐伤肾。这些精神状态都左右着脏腑的运作与功能。因此如有人容易发怒,思维不清,治法不是和他谈话,叫他把不如意事统统抖出来,再说一遍,然后淡淡地劝说一番,或是予以镇静药麻醉一时;而是补肝或泻肝,依实际需要来处理用药。肝脏运作正常后,自然有和平处人处事的能力和清醒的思辨能力。
在《黄帝内经》中,黄帝把脑子和人类的性格、脾气、心性和行动的关系说明得非常清楚详细。黄帝时的脑科学不仅已将人分为阴阳两型,而且从阴阳两型又细分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与阴阳和平五种型态。再有此而细分为五五二十五种型态。由此而诊断人由个性而来,容易感染的疾病和有效调治的方法,举凡保健、养生和治疗都因此知识而获得重大效益。
三、传统文化不竭动力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在道家学说里,水为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冲突,人生之道,莫过于此。
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弯曲可以保全,受压反而伸直;低陷得到充盈,凋敝于是更新;单一因而得到,繁多所以迷惑。能柔曲因应则能自我成全,懂得枉屈绕行就能迅捷直达,能不断地凹陷成"盅"就能不断地自我丰富自我充盈,懂得护守现成的稳定救能得到真正的逐渐更新,少取才能得到真正要的东西,贪多就导致了自身的混乱。也就是说,可以先采取退让的办法,等待,静观以待变,然后再采取行动,从而达到自己的目标。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指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结果。矛盾的对立统一以及矛盾相互转化的问题,也就是在暗示我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4.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普通人做事,总是想着成功了反而失败,对待终点就像对待起一样慎重,事情则没有失败的可能。时常勉励我们做事要有恒心,最严峻的时刻也不要低头,也要咬牙挺住,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人们做事往往在快要成功时放弃了,能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事情就不会失败了。
四、本土心理学其道大光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分析心理学派奠基人。曾义正言辞:“中国人对于生命体内部与生俱来的自我矛盾和两极性一直有着清醒的认识。对立的两方面永远是彼此平衡的——这是高等文明的象征。”从这些中国哲学的智慧中,荣格看到西方文化的缺陷,他说:“一事之两极端常是相同的。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一旦从阴暗面去解释的话,那么明亮的一面已不复存在矣。很不幸的,佛洛伊德本人就犯了这个错误。其实,阴暗是光明的一部分,正和恶与善之关系的道理是一样的,而且其逆亦真。因此,我愿不顾众人的惊愕,毫不迟疑地暴露我们西方思想的错幻和渺小。”
《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恒也。”老子看到,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对立面皆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由此可以推论,对立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转化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普遍规律,执着于一端、非此即彼的态度是不明智的。因此,高明的圣人不会偏颇地执其一端,排斥另一端,而采取“和其光,同其尘”、“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的原则,包容不苛,兼收并蓄。
在前人的基础上,《庄子》更为具体地论述了天地自然和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则阳》中说:“阴阳相照相盖相治,四时相代相生相杀……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并进而将事物所具有的这种规律概括为“穷则反、终则始”。
《庄子》认为,事物的性质都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既与事物本身的差异性有关,也与认识主体的观察角度不同有关。
《齐物论》曰:“民湿寝则腰疾偏死,鳅然乎哉?木处则惴栗恂惧,猿猴然乎哉?三者孰知正处?”这是从事物本身的差异来说明事物认识标准的相对性。
《秋水》曰:“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这是从认识主体的观察高度和角度的差异来说明事物认识标准的相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一些心理治疗学派不仅限于治疗思想层面的相契,在此基础上,一些现代心理治疗家还将道学自然无为、抱朴守真等思想与自己原有的治疗方法相结合而创造出新的治疗方法,美国心理治疗家罗杰斯创立的“以人为中心疗法”、日本心理学家森田正马创立“森田疗法”等皆是这种结合的产物。美国心理治疗家、“哈科米疗法”的创立者和实践者格雷格•约翰逊( Gregory J,Johanson)和荣•克尔兹(Ronald S,Kurtz)更是以大量的案例表明,“老子的智慧如何在特殊时刻为有效技术的介入提供了基础和框架”,他们期待“让某些来自他(老子)的智慧回荡于我们的内心和心灵之中”。“我们所需要的与治疗者的关系,应是我们咨询双方在其中都能坚定老子所提到的‘不争’精神:‘夫唯不争,故无尤’。”
在强调柔弱在心理治疗中的重要作用说:“柔促成了对心灵、身体和精神的微妙而几无可察的运动的尊重,提高了忍让或温顺的重要性。忍让或温顺跟随着、滋润着而不是纠正着或征服着那些心灵、身体和精神的运动。”
有效的心理治疗必须建立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双方心灵的相遇与沟通之上,在这一基础上,柔性的力量和高度的尊重才能开启来访者的心扉,获得来访者的信任,在此基础上顺势而为才有可能达到效果。而如果治疗者以高高在上的姿态自居,势必引起来访者的心理抗拒,从而封闭自己,在一颗封闭的心灵面前,无论多么自视高明的技巧都无法发挥作用,当然也达不到心理治疗的效果了。
要做一个好的治疗者的前提就是不要强求。控制不了也不要惶惶然。整个治疗过程依赖于对自发性的利用。“无为”、“无干扰”产生的作用,是强力控制所不能或极少能产生的。
这些看法可谓是深契老子之意。老子“无为”的主旨就在于维护万物的内在的和谐状态,让万物的自主性和自身的力量得以发挥,从而能够自然而然地、自由自在地成长,而使用外力进行粗暴的干预和强迫反而会适得其反;“柔”、“不争”等主张则是以柔性的力量来化解矛盾,它可以促进人际和谐、社会和谐和心灵和谐,由柔性而生发出来的慈爱、包容、谦下、尊重等态度有助于人们保持平和、宁静等良好的心态,而争强好胜、对峙争斗、自以为是等思想或行为不仅会伤害他人或社会,更是引起焦虑、愤怒或孤独、空虚等不良心态或心理问题的病根。
丁俊贵
2020年5月30日